文科视野

“蓝色粮仓”战略让浩瀚海洋变良田――记韩立民教授“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管理”研究团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1-03浏览次数:517

   “科技部将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四大工程――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第二粮仓科技创新工程、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工程、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在2017年初科技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村科技司司长兰玉杰如是说。闻听此消息,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韩立民教授感到十分欣慰,他所关注的“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工程”终于要落地实施了。多年来,他所领衔的“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管理”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中的“蓝色粮仓”战略研究,“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市地方政府都越来越重视从陆海统筹的视角拓展粮食生产空间,积极建设‘蓝色粮仓’,我们多年的研究和呼吁终于有了成效,的确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藏粮于海,构筑粮食安全新高地

 

    “民以食为天”“为政之要,首在足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古往今来,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当下,我国粮食生产体系正面临着“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与“吃得好吃得安全”的突出矛盾,受这一矛盾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整体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而且居民的营养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提及粮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土地,其实浩瀚无边的海洋也是我们可以依赖的粮仓。”韩立民说,早在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就明确了渔业和粮食安全的关系,认为发展渔业,增加水产品供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国大陆海岸线绵延曲折、海洋国土辽阔富饶,海洋水产品资源蕴藏量巨大。自古以来,海洋水产品便是我国国民特别是沿海地区居民重要的食物来源,鱼、虾、蟹、贝、参、鲍等成为人们所需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供给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以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为代表的海洋水产品加工产业获得了空前发展,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优化和健康水平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基于上述背景,2014年,韩立民团队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中的‘蓝色粮仓’战略研究”。他认为,在我国陆地空间不能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的背景下,需要另辟蹊径,充分挖掘海洋在食物供给方面的巨大潜力,积极打造“蓝色粮仓”,形成国家粮食安全的新高地,实现“藏粮于海”的目的。

  “蓝色粮仓”概念最早于2007年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提出,其后诸多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韩立民认为,“蓝色粮仓”是在国家粮食安全和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以保障国民食物供给、优化膳食结构、推进海洋渔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以海洋空间为依托,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为手段,以现代海洋高新技术应用为特征,以海洋水产品生产及其关联产业为载体的海洋食物供给系统。

  建言献策,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重大项目研究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决策,应通过建言献策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在这一研究思路的指导下,韩立民团队先后向国家政府机构提交成果要报11份,并多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省部级领导的批示,提出的多项建议成为政府高层决策的参考依据。

  201412月,韩立民团队提交的《大力推进“蓝色粮仓”建设,为粮食安全提供持续保障》的成果要报先后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的重要批示,其主要观点被科技部采纳,直接推动了2017年“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该团队于会娟博士后提出的“在政府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应探索提高减船补贴标准”“实行补贴标准差额化”“减船政策的实施应以渔民转产转业补贴为抓手”等建议,在财政部和农业部2015625日印发的《关于调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中皆予以采用。

  “应比照现行‘基本农田’政策,设计实施‘蓝色基本农田’制度,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延伸到养殖海域,使‘基本农田’制度覆盖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陆海统筹优化和完善耕地保护制度。”201511月韩立民团队撰写的《关于建设“蓝色基本农田”制度的基本构想及政策建议》上报国家农业部,三天后便得到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的批示,其提出的诸多观点也被农业部采纳。团队成员秦宏副教授等撰写的研究报告《推进青岛市“蓝色粮仓”建设的路径选择与对策》,以决策参考形式提交青岛市委、市政府,受到省委常委、时任市委书记李群的肯定性批示,列为青岛市委督查事项,推动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蓝色粮仓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此外,团队成员李大海博士后、刘康副研究员、于会娟博士后等提出的涉及离岸海水养殖开发、市场在耕地开发与保护中的作用发挥和以渔业标准化推动渔业供给侧改革等多项建议均已被农业部、科技部和教育部所采纳。

  在提交成果要报的同时,该团队还通过在学术刊物、新闻媒体刊发文章、撰写内参等形式为“蓝色粮仓”战略的落地实施建言献策。

  服务社会,助力海洋经济再起航

 

    在我国黄海中部洼地的深层和底部,蕴含着一个覆盖海域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拥有5000亿方水体的冷水团――黄海冷水团,其夏季底层水温在4.6℃~9.3℃之间,近底层水的溶解氧不低于每升5毫克,其它水质指标也非常符合养殖冷水鱼类的水质标准,若进行冷水鱼类的规模化养殖,有望形成千亿元级的离岸海水养殖新兴产业。

  鉴于此,韩立民团队呼吁政府以黄海冷水团开发为切入点,建设国家离岸海水养殖试验区,实现海水养殖从近岸向离岸的跨越式突破,推动海洋渔业结构与空间优化,增强海洋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黄海冷水团所在海域大部分位于我国海洋专属经济区。鉴于该区域开展离岸养殖的巨大价值,为避免出现与近岸养殖、近海捕捞类似的无序发展局面,希望国家海洋和渔业主管部门加强顶层设计,针对黄海冷水团资源环境特点和经济价值制定长期规划,促进产业有序健康发展。”韩立民说。

  目前,在山东日照东部海域利用黄海冷水团进行离岸养殖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由中国海洋大学董双林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正在进行养殖技术的攻关与探索,用以改造成养殖工船的排水量达3300吨的 “万泽丰3”驳船也已经到位,陆海一体化养殖新模式初见端倪,我国新一轮海水养殖的浪潮正在兴起,“蓝色粮仓”建设正在迈出坚实的脚步。

  韩立民团队以“蓝色粮仓”战略研究为依托,服务社会,助力地方海洋经济发展的事例还有很多。近三年来,他们先后奔赴广西、海南、广东、江苏、山东等十多个临海省、直辖市,深入海岛、渔村和涉海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搜集整理了大批生动详实的海洋产业资料,成为指导我国沿海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数据库。他们先后主持完成了《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江苏大丰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广西合浦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日照市“十三五”海洋经济规划》等十余项地方海洋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为这些地区进一步强化海洋空间规划,优化地区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科学的谋篇布局。

  着眼未来,伴随着“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蓝色粮仓”战略的宏伟蓝图也将变得愈加清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之路、创新之路、发展之路正在逐渐铺开……

供稿:中国海洋大学 冯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