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荟萃

成果荟萃 | 王遥《作格性连续统的跨语言研究》出版

发布者:张亚健发布时间:2020-11-17浏览次数:365

王遥《作格性连续统的跨语言研究》出版



作格范畴因其独特的形态、句法特征,自确认以来始终处在普通语言学研究的密切关注之下,然而,作格概念的混用现象严重,关于作格分裂的界定以及作格分裂制约因素的考察仍有待深入。本研究在语言类型学视域下对语言的作格配列模式进行跨语言观察,以作格分裂现象为研究切入点,抽象出制约语言形成作格格局的语义动因,进而在论证作格范畴多维度性的基础上,构建起作格性制约因素的优先等级关系,对作格性进行连续统分析。

  

一.主要内容

NO.1作格性的多维度研究

依次考察作格性的形态、句法和语义特征,在对作格范畴的重要概念进行必要阐释和限定的同时,论证作格概念的多维度性及形态作格、句法作格和语义作格的一致性;

NO.2分裂作格的本质以及语言配列模式的连续统性

鉴于作格语言的分裂倾向,借助语言在SAP形态标记匹配和句法中枢词选取上的逻辑蕴涵关系,本研究将作格分裂定义为一种形态和句法意义上的受格化倾向,而作格语言则依据受格化程度不同会表现出作格性的强弱大小之分,研究进而尝试论证语言配列模式的连续体特性;

NO.3作格性制约因素的提取

从跨语言的角度来看,在分裂作格系统中选择一种或另一种形态匹配方式并不是任意的,在生命度低的论元成分、自主性弱的动词、完成体与作格格局之间有着一种密切的联系,而在生命度高的论元成分、自主性强的动词、未完成体与受格格局之间同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鉴于形态作格、句法作格和语义作格的一致性,本研究以形态作格和句法作格的分裂现象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作格语言的形态编码特征和句法操作方式进行观察,归纳提取作格性的语义特征,从而得到作格性的制约因素;

NO.4作格性的连续统分析及其解释

受格标记等形态机制的制约,核心论元生命度、动词自主性以及完成性等影响作格性的因素在形态发达的语言中一般不会同时发生作用,而由于在形态欠发达的语言中作格性更多地是由动词语义表现,作格性的制约因素因此更有可能同时出现并构成类似形态作格制约因素交叉作用中的优先等级关系,本研究在形态欠发达的语言中探究论元生命度、动词自主性和完成性三个因素在制约作格性上的优先等级关系,构建起一个作格性连续统模型,研究进而谋求从交际需要度和信息处理难度等功能动因出发对连续统进行的必要的解释。

  

二.主要发现

1)作格概念有多维度性,作格性也体现在多个层面,作格性的本质在于反映SP的同构性,这种同构性在有些语言中表现为二者形态标记特征的匹配性,在另一些语言中表现为二者句法操作的一致性,而在其他一些语言中则在动词的制约下表现为二者在语义上的关联性,语义作格从本质上来看与形态作格和句法作格是一致的,而制约形态作格和句法作格的语义因素应该同样也会是制约语义作格现象的因素;

2)语言配列模式存在一种连续体特性,即存在一个从受格格局到作格格局的连续统;连续统的两端,即受格语言配列和作格语言配列仅仅是语言配列模式的理想化模型,世界上的绝大多数语言都是位于这个连续统两极之间的中间地带,不存在纯粹的作格语言,自然也不存在纯粹的受格语言;

3)世界上语言的配列模式反映的是一种作格性的程度强弱大小之分,根据核心论元成分的语义关系、动词的语义内容以及小句的时体意义等变量可以归纳出作格性的语义特征;核心论元成分的语义主要是指句子主要语法关系项的生命度,主要语法关系项的生命度越高,施事性越强,其受格性的特征越为凸显,而主要语法关系项的生命度和施事性越低,其作格性就越为明显;动词的语义内容主要是指动词的自主性,自主性强的动词倾向于使用受格配列,表现出较强的受格性,而自主性弱的动词倾向于使用作格配列,从而表现出作格性;就句子的时、体范畴而言,受格性更倾向于体现非过去时或未完成体事件,而作格性则更倾向于表现为过去时和完成体事件;

4)形态作格的跨语言调查表明了核心论元生命度在作格分裂制约作用中相对动词自主性和完成性的优势性,但无法发现后两者之间的优先关系。形态欠发达语言中语义层面作格性制约因素交叉作用的考察证实了核心论元生命度相对于动词完成性/动词自主性在作格性制约作用中的优势,也明确了后两个制约因素之间的优先等级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作格性制约因素优先等级关系的完整公式。即核心论元生命度>动词完成性>动词自主性;

5)作格性制约因素的优先关系是需要度和处理难度两个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格性要求语言以受事为中心描述事件,对核心论元生命度低的交际需要度更高,而以这种方式实现的作格性也最容易处理;受事凸显意味着对于状态或状态变化进行描述的侧重,此时完成体意义更容易成为无标记形式;论元的低生命度以及动词的完成体意义往往会使动词出现自主义弱化的现象,作格性的实现对动词非自主义的要求程度不高,而单纯以动词的非自主义特征制约的作格性在处理难度上也就相对更大。

  

三.创新之处

就研究理念来说,本研究抛弃了传统意义的语法范畴离散式二分说,而是强调范畴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特征,从连续统的视角考察作格性的内在特征和语义属性,这样处理的优势在于能够对作格性的核心或者说原型特征有更好的把握,而明确了作格性制约因素之间的优先等级关系,也便于理解与作格性相关的多种语法范畴的渐进性。

就研究方法而论,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假设、演绎的方法,即首先通过语言的描写,整合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再加以合理的验证,研究的基本设计实现的是结构的描写、类型的语料以及功能的解释三者的结合。具体来说,本研究并没有完全按照语言类型学经典的“从范畴到形式”的研究思路,而是采取了“从范畴到形式”和“从形式到范畴”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认为只有从表达范畴出发才能较为全面地考察和描述作格性的形式特征,因此首先将作格性定义为跨语言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语义范畴,进而考察作格性在语言形态标记的匹配、句法操作中枢词的选取以及动词语义制约的作格现象中的表现,旨在发现作格性范畴在不同语言中的形式共性和个性;然而,研究同时认为从形式特征入手能给语义范畴的描述提供清晰的参照和借鉴,因此在对作格性的本质属性进行归纳时转而从形态层面入手,即从有格标记等语言显性形态编码特征的作格语言入手展开考察,提取作格性的制约因素,并对因素之间的等级关系进行相关的研究。本研究为语言的观察、描写和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对从事语言类型学研究尤其是作格研究方向的学者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四.主要成果

本著作为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作格性连续统的跨语言研究”(17YJC740092)和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类型学视阈下的作格性连续统分析”(J17RA055)的主要研究成果,获中国海洋大学一流大学建设专项经费资助,全书25万余字,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于20198月正式出版,专著入选“中青年学者外国语言文学学术前沿研究丛书”,并入选“中国学术精品文库”;著作中的部分成果曾发表在《外国语》《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外语研究》以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上,相关论文属于本研究领域的代表性论文,受到学界的认可,论文“格标记的形态编码与语言配列模式的蕴涵共性”获2017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作格性的多维度研究”获2018年山东省国外语言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