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新闻

团队建设 | 极地与深远海问题研究团队:第16期“中国海大国际法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者:徐晓琨发布时间:2020-11-02浏览次数:930

1026日下午,“中国海大国际法学术沙龙”利用线上会议平台成功举办,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安全研究所的张欣波助理研究员受邀做了“国家安全与南极国际法的发展”的主题报告。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极地研究中心的全体师生,以及国内外部分从事极地研究的学者、研究生90多人参加了此次沙龙。沙龙由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陈奕彤老师和王金鹏老师主持。

在报告中,张欣波从国家安全视角切入,结合2015年《国家安全法》在法律层面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其中包括维护在南极等新兴领域的国家安全,进而提出南极国际法的发展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趋势,探讨国家安全与南极国际法的关系、南极国际法发展的前沿问题及其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并在最后部分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报告分为国家安全与南极国际法的关系、南极国际法的主要内容、南极国际法的前沿问题、南极国际法的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若干对策思考五个部分。  

张欣波首先从中国南极事业开展和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引入,提出南极国际法的发展对中国在南极的国家安全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家安全这一战略视角进行把握,可以对南极国际法相关具体法律问题的研究进行有益指导。在这一部分中张欣波对国家安全和南极国际法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特别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为基础界定国家安全的内涵,解读我国在南极的安全利益属于新兴领域安全,具体涵盖进出自由与安全、科学考察、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海事安全五个重要内容,有现实和潜在的重大国家利益。  

随后张欣波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梳理南极国际法的主要内容。由联合国宪章、包含海洋法和海事法在内的一般部门法以及南极条约体系共同组成了南极国际法,其核心内容包括和平利用与非军事化、搁置与冻结领土主权与海洋管辖权声索、科学研究和自由、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南极环境保护几个方面,并结合相关法律文书界定核心概念和关键内容。  

以国家安全为视角,张欣波提出南极国际法发展中的一些前沿问题和新兴趋势。考察国内立法、国家政策和大陆架划界案,体现南极主权声索国依然在强化权利主张;考察ATCM措施、决议和相关文件,梳理历史脉络,提出扩展南极特别区域规则的压力在增大、南极航空活动规则酝酿有新突破、南极旅游和非政府活动规制备受关注以及南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面临重构等问题。  

面对这些新趋势,张欣波进而提出南极国际法的发展趋势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并加以分析,具体包括“领土化”倾向不利于中国自由进出与和平利用南极,中国合理利用南极的权利或进一步受限,中国增强航空能力受到航空规则发展的影响,中国南极旅游业的发展与管理问题更为迫切以及中国在南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上面临抉择的现实问题。  

最后,张欣波就上述问题提出若干建议,即做好顶层设计,及早出台南极立法,适时出台倡导全人类利益的南极政策白皮书;坐实权益,积极行使在南极享有的国际法权利;健全管理,研究和健全南极旅游业管理制度;做好预案,全面评估南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  

报告结束后,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王金鹏老师主持了讨论环节,他从报告内容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入性等方面做了点评,并对一般国际法视角与南极区域国际规则对南极问题的适用有无冲突、南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各方争议的焦点问题以及涉及南极领域的规制与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和互动进行提问;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森针对阿根廷和智利联合提出的南极半岛海洋保护区的提案与中国冰穹A特别保护区的提案可以进行互相支持的可行性进行提问;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李浩梅老师针对南极条约对个人的规制、海洋管辖权冲突的案例、海事应急和搜救领域的提案问题进行提问,张欣波一一进行了回应。 

此次沙龙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大海洋发展研究院支持的重点研究团队学术活动之一。据悉,该沙龙将在本学期每周持续邀请国内外从事海洋与极地法律问题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