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法研究中心

发布者:宋素素发布时间:2025-04-11浏览次数:14

一、机构概况

中国海洋大学私法研究中心系依托法学院建设的校级研究机构,中心以民商法学科为基础,集合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及金融法等学科研究力量,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攻关学科前沿难题,努力推动构建中国自主私法知识体系,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研究基地

中心团队实力雄厚,具备开展课题研究的坚实支撑。中心现有学术顾问一名,研究人员10名,其中教授(外聘)3名,副教授3名,讲师5名,均在法学领域具有深厚学术背景。近年来,团队成员在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专著,学术成果丰硕。

中心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知名学者建立稳固学术联系,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与研讨会,持续提升研究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未来,中心将进一步强化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深化科研层次,为国家和地方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二、研究方向

本中心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前沿问题,确立了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1. 产权保护与法治营商环境

本研究方向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探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保障民营企业财产权的平等保护,并推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建立,为法治营商环境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2. 公司治理与金融法治

本研究方向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和金融治理体系,研究公司资本制度、治理结构、投资者保护及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等问题,以服务于公司治理实践和金融体系建设。

3. 反垄断与超级平台治理

本研究方向聚焦公平竞争法治的建设,探讨互联网超级平台的反垄断问题,深入研究新型垄断形式的认定与规制,旨在防治资本无序扩张,促进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

4. 数据财产与知识产权

本研究方向围绕《数据二十条》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国纲要》,研究数据确权、交易、流通及其在数字时代对知识产权的挑战,为数字经济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提供理论支撑。

三、主要成员及研究成果

瞿灵敏,无党派人士,中国海洋大学私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民商法学科负责人。曾期间挂职于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日照市第七届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平度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泰康人寿(青岛)法商服务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民法基础理论、人格权法、侵权法、公司法。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多项,在《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论坛》《东方法学》《光明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5)、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9),入选中国知网2024年高被引作者TOP1%


房绍坤,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私法研究中心学术顾问。辽宁大学法学学士(1985),北京大学法学硕士(198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2003)。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司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995)、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2003)、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15)、教育部重大人才奖励项目特聘教授(2017)、国家第二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6)等多项荣誉。


耿林,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兼职特聘教授、中国法学会民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市物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大学法学学士(1986),吉林大学法学硕士(政治学专业)(1989),清华大学法学博士(2006)。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民法总论、合同法、物权法等传统民法领域,以及德国民法与比较私法。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等全文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多部,主持国家级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多项。



王洪平,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学、土地法学。华东政法学院法学学士,烟台大学法学硕士,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在《中国法学》、《清华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律科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合著、主编、参编教材、著作近20部,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法学会优秀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




章凯业,清华大学知识产权法学博士(2021),德国明斯特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副教授(2021),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022),兼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与科技法、财产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法学研究》等国内外刊物以独立作者身份发表中文、英文论文多篇,多次受邀在国外学术会议上发表与专业相关的主题报告,主持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多项课题。



马晓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民商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市、校级项目十余项,涵盖海洋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化、商标法对策等多个前沿课题,独著、合著多部法学专著,并担任《新中国民法典起草历程回顾》等多部重要法学书籍副主编。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多次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曾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特等奖、中国知识产权年会论文优秀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贺茜,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法学学士(2013),山东大学法学博士(2019),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公司法与经济法。






李延哲,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讲师。浙江大学光华法学学士(2014),浙江大学光华法律硕士(法学)(2016),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法学院法学博士(PhD)(2021),国际统一私法协会(UNIDROIT)访问学者(2023)。研究领域为金融法、证券法。





李倩,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讲师。浙江大学法学学士、英语语言与文学学士(双学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德国维尔茨堡大学(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ät Würzburg) 法学院法学博士(Dr. iur.)。研究领域为反垄断法、经济法。






徐方亮,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讲师。大连理工大学法学学士(2009),北京大学法学硕士(2013),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22)。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公司法。曾任职于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及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有丰富的商事争议解决与资本运作实务经验。近年围绕《公司法》修订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展开体系化研究,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代表性成果,引发学界良好反响,对于优化我国公司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王洋,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法学学士、经济学学士(2014),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法学)(2016),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2020)。受欧盟Erasmus+项目资助,赴波兰格但斯克大学法律与行政学院(Faculty of Law and AdministrationUniversity of Gdańsk)交流,并就信托法等主题进行授课(2024)。研究领域为经济法、金融法与信托法。曾获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2023年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18年“经济法治方阵”优秀论文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总体发展规划

1. 近三年发展规划

1)人才引进与队伍建设:计划引进2名青年英才,3名博士后,柔性聘任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以强化师资队伍。

2)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计划发表8-10篇高水平论文,出版2-3部专著和教材,主办1-2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参与全国及国际会议20人次。

3)资政建言与社会服务:积极撰写资政报告,承担地方性立法的起草论证工作,并强化《民法典》《公司法》的普法宣传。

2. 中长期发展目标

经过2-3个建设周期,力争将“私法研究中心”发展成为校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学术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