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丨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蠡海”学术沙龙2024年第4期“制度文学研究的面向与方法”研讨会举办

发布者:李凯发布时间:2024-06-20浏览次数:10

2024年6月18日下午,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蠡海”学术沙龙2024年第4期“制度文学研究的面向与方法”研讨会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320室举办。本次学术沙龙由2023级中文系博士生董晔、陆天一、贾祎航、刘国钦主讲,团队韦春喜教授评议;青年教师孙玲玲,博士生吴博群、焦丹荷参与本次研讨。


首先,四位主讲人依次进行主题发言。董晔的发言主题为《清代贬谪制度与新疆文学》,其选择清代新疆“军府制”作为切入点,关注伊犁、乌鲁木齐两大文学中心,并将相关文学成就归结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陆天一围绕《明清小说与科举众生相》的主题,从“作为叙事的小说”“作为写心的小说”“作为史娱的小说”三类形态出发,关注科举制度及文人生存问题。贾祎航则以《古代教育与文学专题研究》为题,认为中国传统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关系紧密,相关研究在展开过程中不应出现偏颇。刘国钦的发言集中于《汉代番邦奏议与羁縻制度》这一命题,认为汉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之上书与奏议文体之间具有同质性,且关涉汉代羁縻制度的执行体系与基本方略。

在各主讲人发言完毕之后,参会同学互相评议、共同琢磨切磋,并由韦春喜教授针对各位同学的发言内容提出指导性意见:董晔对新疆“军府制”及其相关文学形态的关注颇具开创性,可作为博士阶段的基本研究方向展开进一步探索与思考,且在此过程中应当重视对该制度“集体意识”的考证,发现与之关联的文学活动以及新文体的产生。陆天一针对明清小说与科举制度之正向关系的分析值得肯定,但仍然应当注意区分“文学空间下的制度展现”与“现实空间下的制度展现”。贾祎航对于教育制度的探讨相当深刻,但需要特别注意“制度”概念不宜泛化,在制度文学的具体研究中仍须以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文化等制度为本。刘国钦在选题方面较具创新性,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重点关注番邦奏议与其他文书的文本互动问题,并联系中国古代外交制度展开深入研究。

在三个小时的沙龙中,同学们互相交流学术观点、思考未来研究方向,获益良多;而同学互评、师生共议的方式,亦有利于拓宽学术视野、深化研究路径,促进共同进步。本次“蠡海”学术沙龙至此圆满结束。

供稿: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