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社科半月谈丨2025年第1期

时间:2025-04-23浏览:14

图片


新闻

01

2024年,学校遵循“战略引领、组织创新、深度融合、系统推进”的文科科研指导原则,在鼓励并支持高水平自由探索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有组织科研,有效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牵引,瞄准“真问题”,开展“真调研”,推动“真解决”,切实提升科研品质内涵。持续强化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学校人文社科领域国家级项目立项数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达到65%。

2024年,学校人文社科领域新立项国家级项目4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2项、重点项目2项、冷门绝学研究专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4项、青年项目9项、后期资助项目4项,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科基金(文科)立项数均刷新历史最好成绩,文科科研到账经费同比增幅超过50%,实现数量、质量双跃升。

(文科处)


02

2024年12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12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徐妍教授主持的一般项目“鲁迅与百年儿童文学观念史的中国化进程研究”(项目编号:19BZW143)获评“优秀”等级。本次共验收466个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申请,经同行专家鉴定,323个项目予以结项,其中50项获评结项“优秀”等级,优秀率为10.7%。项目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建构了一个较为庞大的研究体系,从中不仅挖掘出鲁迅思想、文学、儿童文学的经典价值,更有效探索和厘清了中国儿童文学的话语方式、儿童文学百年发展史。”

(文科处)


03

2025年1月,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王琪教授带队赴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调研座谈。此次交流旨在促进双方在海洋研究领域的深度合作与经验共享,共同提升涉海智库的建设水平。

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金永明教授、副院长李大海教授,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崔野副教授、办公室主任侯玉峰;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马仁锋教授、邵科研究员;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杨帆副教授、付雨芳副教授及师生代表参会。

(海洋发展研究院)


04

1月15日下午,学校召开科研工作会议,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厚杰出席会议,校长助理、科学技术处处长、校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李岩主持会议。

王厚杰在讲话中指出,2025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实施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收官之年,面对新形势新精神,要认真分析、研判,把握好挑战背后的机遇,继续牢牢抓住海洋强国建设的黄金期,实现科研体量进一步增长,项目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储备进一步扩容,体制机制进一步畅通。王厚杰强调,面向“十五五”,各单位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思想认识,二是强化有组织科研,三是强化重大战略牵引。

会上,科学技术处、文科处、国内合作办公室通报动员了相关重点工作,学部、各学院(中心)围绕2025年度重点任务目标作汇报交流。

(“观海听涛”)



05

1月17日上午,文科处联合科学技术处在管理学院举办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交流会(文科专场)。会议邀请科学技术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管钟伟老师、海洋与大气学院刘福凯副教授和管理学院贾凡胜教授依次作主题报告。文科处副处长席静主持会议,文科处处长董跃参加会议。来自各文科单位的60余名教师参会。此次会议是文科处为做好2025年度文科国家级科研项目申请工作,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和资助率的重要举措。后续文科处将继续组织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交流会和项目申报论证会,全方面多维度推动学校文科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再上新台阶。

(文科处)


06

1月20日上午,文科处组织召开2025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申报交流会。文科处处长董跃参加会议,副处长席静主持会议。

董跃在动员讲话中指出,2024年学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较其他兄弟院校还有较高的上升空间,各文科单位应重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以此全面推动学校文科研究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席静结合2024年学校国家社科基金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组织申报工作的基本情况。她希望各文科单位加强组织管理,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统筹推进申报工作,确保申报质量。

在主题报告环节,文科处徐晓琨老师从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体系、申报与资助情况和申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政策解读;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王印红教授结合两次申报立项经验,从选题、论证、打磨和提升等方面进行分享;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钟钦武老师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分享了自己项目选题的形成过程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向前辈专家请教。

来自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基础教学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文科单位的60余名教师参会。

(文科处)


07

2025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四部门联合下发文件(鲁宣字[2024]39号),公布了山东省第四批签约文艺评论家名单。按照《山东省签约文艺评论家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在省文联、省作协初选的基础上,省委宣传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基础教学中心艺术系教授邹威特获评“山东省签约文艺评论家”。

文件希望各签约文艺评论家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开拓创新、再攀高峰,创作推出更多文质兼美的评论作品,为推动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共同努力实现全省文艺工作“走在前、挑大梁”,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观海听涛”)


图片


讲座


01

1月3日,美国雪城大学纽豪斯公共传播学院副院长姜华教授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带来题为“推动AI驱动的社交机器人的传播及应用: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宋文红教授主持,共有六十余名师生参会。

姜华教授围绕人工智能驱动的社交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详细介绍了AI技术在新闻传播与社交媒体领域的广泛应用。她指出,人工智能正在通过自动化、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改变新闻内容的生成和分发方式。姜华教授分享了借助人工智能撰写报道、检测假新闻、生成事实核查内容等案例,展示了AI工具如何提高传播效率与精准性。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02

1月9日,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以“论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为题,探讨如何真正立足新时代中国现实语境,辩证、客观地看待外国文学创作与批评理论。

杨金才教授认为,采用异文化关照方法切入外国文学批评实践,对西方的观念、思想和文论进行科学的“中国化”阐释,才能致力于我们中国的外国文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外国文学研究学术话语体系建设。

(外国语学院)


03

1月9日,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罗良功教授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做了题为“现当代英语诗歌语言的物质化”的报告。

本次讲座围绕诗歌如何对语言的可能性进行极限探索,尤其侧重于语言实践对现当代诗歌语言的物质化方面。罗良功教授通过对现当代英语诗歌语言物质化的形式的梳理和讲解,剖析其美学观念和语言观念,并在现当代英美社会语境中考察其文化意义以及对诗歌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

(外国语学院)

04

1月1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青岛市档案馆编研处处长周兆利做客“百川讲坛”,做了题为“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的研究与利用”的讲座。本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运君主持,青岛市档案馆工作人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生代表参加。

周兆利从馆藏资源及其整理开发情况、城市史研究现状等方面对馆藏档案进行了详细介绍,鼓励师生积极投身相关领域学术研究,也欢迎师生前往青岛市档案馆查阅和使用相关资料。后续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加强与青岛市档案馆的合作,共同为推动青岛城市史的研究与传播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