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社科半月谈 | 2025年第4期

发布者:李凯发布时间:2025-05-06浏览次数:10

头条

01

4月9日学校召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亚海洋研究院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总结三年来特别是2024年以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成效,并对下一步贯彻落实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峻峰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王厚杰主持会议。

张峻峰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回信为学校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2024以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回信精神,庆祝建校100周年活动圆满成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流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跃升。面对新时代,学校要坚持把贯彻落实重要讲话和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奋力实施新时代蓝色梦想计划,深化落实“5135”发展战略,强化政治引领、工作落实、改革创新和底线思维,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如山厚望转化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推动一流大学建设再创新局面。

会上,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董军宇教授、海洋生命学院王师教授和管理学院韩立民教授先后作“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海洋科学研究”“打造蓝色种业,驱动‘水产南繁’体系创新”“‘深蓝渔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汇报了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三亚海洋研究院执行院长何鑫,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杰青刘福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国家优青陈树果,经济学院副院长王垒,法学院青年教师代表于敏娜等5位老师也作了交流发言,展现出海大人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奋力在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方面取得的新成绩、新突破。

“观海听涛”)

 

新闻

01

近日,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徐雅倩讲师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公共服务平台化变革下“政府创制平台企业”兴起的动因及影响》在管理学领域顶级期刊《管理世界》2025年第4期发表。该论文以数字政府省级平台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全国范围内多个政府部门和省级平台公司的实地调研,系统分析中国情景下政府创制平台企业兴起的动因及影响。论文构建和发展了“公共服务公司化/平台化”的新型理论,为在数字智能时代有效地推进公共服务的平台化变革,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更好地结合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启示。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02


 

近日,外国语学院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英语“直接宾语/主语”类花园路径句加工中的重新分析研究》在国内外语类顶刊《外语教学与研究》2025年第1期发表。外国语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王邵馨为本文第一作者,陈士法教授为通讯作者,2022级博士研究生杜慧楠为第三作者。该研究主要利用眼动技术,通过考察歧义区长度和工作记忆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花园路径句重新分析的影响,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直接宾语/主语”类花园路径句加工中的重新分析并构建了中国学习者英语花园路径句重新分析进程图。

(外国语学院)

03 

 

 

4月3日,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蠡海”学术沙龙2025年第1期“汉代石刻中的易学文献——以《周易》剥卦为例”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320教室举办。本次沙龙由团队成员解树明副教授主讲,团队成员韦春喜教授评议,刘一梦老师与20余名硕士生、博士生参会。本次沙龙以汉代石刻中的易学文献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周易》剥卦的多元阐释,展现了传统经典的现代学术生命力,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还提供了宝贵的方法论指导,为学术论文写作和未来学习规划指明了方向。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

04


 

4月9日,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会文”学术沙龙第37期“‘中兴’叙事与经典生成:南宋‘中兴四将’图、传的抉择与互文”成功举行。本期沙龙由宋昭博士主讲,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负责人熊明教授,团队成员薛海燕教授、张治教授、刘秀玉教授、马宏伟副教授等30余位师生参与了本次学术交流活动。讲座持续三小时左右,参会人员围绕主讲报告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良好效果。

(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

05

  

 

4月10日,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山东省高校古代图像与文学研究青年创新团队、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承办的“蠡海”学术沙龙“古代图像与文学专题研究—以宋代《升仙图》与清乾隆石刻《耕织图》为例”在文新楼321教室举行。本次沙龙的主讲嘉宾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青年英才工程”副教授解树明老师和山东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宋昭老师,讲座由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彭敏哲副教授主持,团队成员李傲寒、孙瑾、王新艳以及二十余名师生参会。本次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古代图像文学价值的认知,更启发了跨领域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6

 

 

4月10日至13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旅游科学》2025年年会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召开,会议以“文化旅游新趋势与学术体系革新”为主题。青岛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朱渤、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林旭升、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康年出席会议。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科带头人张广海教授主持开幕式,来自128所高校的600余名专家学者与业界代表参会。

林旭升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国海洋大学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如山厚望转化为一流大学建设的生动实践,同时对旅游学系在海洋+旅游交叉融合、文旅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希望旅游学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各高校、单位通力合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打造中国特色旅游文化与体系贡献更大力量。

此次年会分为主旨报告、平行论坛和圆桌论坛三个部分,设立31个平行论坛共计37个会场,覆盖目的地建设、海洋旅游、数字技术、公民幸福感等多个主题。两场圆桌论坛分别聚焦AI赋能旅游学术革新和陆海统筹与区域旅游发展。

(管理学院)



讲座


01


 

4月2日,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德胜教授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在马克思主义学院208会议室做了题为国家安全领域证据构成要件的理论建构”的讲座。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勤禹教授主持,20余名师生参会。

高德胜教授系统梳理了国家安全领域证据构成要件研究的学术脉络,紧密围绕相关理论前沿问题,创新性提出“动机上有理由、理论上有可能、现实中有迹象”的三维认定标准。高德胜表示,国家安全领域的证据构成要件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必须基于法律证据标准,立足国家安全风险的隐蔽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特征,构建符合国家安全治理需求的科学认定体系。

(马克思主义学院)

02

 

 

4月3日,加拿大温莎大学Odette商学院李武教授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在管理学院三楼会议室做了题为“制造商与共享经济平台之间的部分垂直持股合作研究”的报告。本次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万骁乐教授主持。

李武教授以宝马、特斯拉、丰田、小米等汽车制造商为例,总结了各个制造商现在普遍的运营模式。其次,又详细介绍了共享经济平台的三种商业模式。并以汽车行业为例,从经销渠道、成本方面展开分析,指出纵向持股比例会影响共享经济平台的商业模式选择。随后,李武教授以是否有资金约束展开分析,结合其论文研究中的成果,为同学们详细解释了共享经济平台与制造商间的影响关系。

(管理学院)

04

 

 

4月9日,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方辉受邀做客“海大人文论坛”,在文新学院322学术厅做了题为“从夷夏东西到夷夏融合—来自古文字学与人骨病理学的证据”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修斌教授主持,副院长马树华教授及60余名师生参加。

方辉教授通过多学科研究成果,深入解读了从夷夏东西到夷夏融合的历史过程,为参会师生带来了丰富的学术知识和全新的研究视角,使大家对夏文化、夷夏关系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激发了同学们对相关领域研究的兴趣,也推动了古文字学、考古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5

  

 

4月10日,意大利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安东尼·托尼·萨拉迪诺教授(Antonio Toni Saladino)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做了题为《20世纪现代音乐的演进与技法革新》的报告。本次讲座由基础教学中心艺术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副主任贾巍主持。

本次讲座围绕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主要脉络,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点描派、新古典主义、新浪漫主义、不和谐的过渡性替代方案、四度和声、当代的折衷主义等流派与音乐现象入手,以讲解与现场演奏的形式相结合,系统的诠释二十世纪现代音乐代表作曲家、音乐创作以及演奏形式等各种表现形式。

(基础教学中心)

06  

 

4月11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泳应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做了题为“相信人,还是机器?”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欧阳霞教授主持,50余名师生参会。

胡泳教授以戴维·温伯格的《混沌:我们如何在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互联网世界中蓬勃发展》为切入点,探讨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人类如何重新定位自身与机器的关系。胡泳指出,现代技术揭示世界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远超人类传统认知框架,这动摇了“人类是唯一能理解世界机制”的核心假设。胡泳认为,这一变革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哲学命题:人类既需承认机器在特定领域的超越性,也要警惕过度拟人化思维对主体性的消解,最终在混沌中寻找人机共生的新平衡。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7  

 

4月12日,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屈文生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以“‘英国’何以成为问题:基于中英《烟台条约》的概念翻译史考察”为题做报告。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任东升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徐德荣教授、贺爱军教授、高玉霞博士、孙迎宾博士以及30余名师生参会。

屈文生教授以“翻译是历史事件的一部分,甚至是历史事件本身”为切入点,聚焦中英《烟台条约》中“英国”“会同”等核心概念的翻译流变展开阐述。屈文生结合案例强调,译者的选择既受制于时代政治语境,也反向塑造了条约的法律效力,这一动态过程需置于全球史视野中考察。本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外国语学院师生对近代翻译史与法律史交叉研究的理解,更凸显了跨学科视角在重构历史叙事中的价值,为在场师生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外国语学院)

 08 

 

4月12日,清华大学邓海峰教授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在法学院204智慧教室做了题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土地利用中绿色冲突的衡平”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法学院副院长刘卫先教授主持,4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

邓海峰教授从气候变化入手,强调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讲解可再生能源在扩张的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占用而产生了绿色冲突,再点明绿色冲突的本质为反公地悲剧,最后指出我国要如何应对反公地悲剧。本次讲座为参会师生的论文选题和提升论文写作技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法学院)

 

09

 

 

4月13日,应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线下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科学传播中的政治正确”的讲座。

本次讲座聚焦“科学传播中的政治正确”,通过系统性的文献回顾与案例分析,探讨了“政治正确在科学传播中如何被定义”“科学家与媒体如何在多重角色期待与规范冲突中进行自我审查”“这种审查如何通过话语策略的选择,最终塑造公众对科学的信任”三个核心问题。金兼斌教授指出,科学、科学家、科学家精神,本就具有社会维度和科学维度的双重属性,科学家和科学传播者应力求”种有科学底线、有政治智慧的平衡。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10

  

    

     4月15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韩振江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320室做了题为“朗西埃的审美政治学”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柴焰教授主持,60位师生参加活动。韩振江教授首先从朗西埃与五月风暴的密切联系着手分析,介绍了雅克·朗西埃的理论主张及其文艺理论、美学著作。进而谈到元政治、类政治和解放政治的关系。最后,韩振江教授讲解了朗西埃的审美政治与文学政治思想,朗西埃的政治与审美的共同基础为感性共享。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