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

发布者:宋素素发布时间:2025-09-04浏览次数:10

一、机构概况

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于202312月,基础是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年成立的“翻译研究所”,是科研与智库相结合、多语种师资参与的社科研究机构。20246月获批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岛社科研究智库培育基地”称号。20251月认定为中国海洋大学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20252月入选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岛社科新型智库矩阵”中心成员30其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副教授(博士)5人,讲师(博士)4人,博士生7人,另有兼职研究员5人,行业专家5人。中心设主任1名(任东升教授)、办公室主任1名(高玉霞)、办公室秘书1名(孙迎宾)。

中心始终秉持“以外语研究成果服务国家需求”的指导思想,致力于将外语学科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以满足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翻译需求。通过深入研究国家翻译战略、国家翻译领域标准化、多语涉海翻译及舆情监测等重点方向,聚焦集国家翻译实践史、翻译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国家翻译学的理论构建、翻译服务国家需求智库“四位一体”的“描写-解析-建构-对策”研究内容,团队成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翻译能力和研究水平,为国家的翻译事业和智库建设贡献力量。中心团队内部形成了紧密的协作机制,成员在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同时相互支持、协同合作。中心还与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民盟青岛市委参政议政处等共建单位通力协作。

“以课题牵引翻译研究,成果资源服务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发展思路引领下,中心成员通过主持和参与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以及与企业、政府等机构的合作项目,牵引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团队注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服务于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近年团队成员主持涉海、北极、开源情报相关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省社科、自然规划基金项目28,产出重要智库成果30余篇

二、机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国家翻译战略理论研究

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国家翻译历史。国家翻译对中国多元一体政治文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从现实角度看,国家翻译在国家形象构建、国家话语对外传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方向研究特色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聚焦国家翻译的理论本体问题,为国家翻译研究发展为独立的译学研究领域绘制战略蓝图。本部分研究聚焦国家翻译研究的元问题,思考国家翻译研究命题议题、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论、概念体系、话语体系、知识体系、学术定位、学术立意、学术价值、学术方向、学术逻辑等,旨在将国家翻译研究发展为翻译学的独立研究域,为中国本土译学话语贡献新的领域、知识。

第二,强化国家翻译的应用研究。围绕国家治理与发展的翻译需求,研究内容包括国家翻译实践模式、国家翻译能力、国家翻译治理、国家翻译教育、国家翻译技术、国家翻译立法、国家翻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翻译传播、国家翻译出版、国家翻译资源建设、国家翻译规划、国家翻译制度、国家涉译事业标准化建设等,旨在为国家发展和国家治理提供翻译学智慧。

研究方向二:国家翻译领域标准化研究

第一,中国国家军事翻译标准化研究。中国军队使命任务和国际军事合作的深化与拓展对专业高效的语言保障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加强军队外语能力建设,提高军事翻译保障水平,保卫国家主权安全、维护国家海外利益、加强国际军事交流合作、塑造中国军队良好形象成为中国军事领域必须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军队翻译标准体系建设旨在通过标准化程序解决军事翻译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有利于中国军队翻译保障能力成规模、高质量、高效率增长。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建立沟通与合作,为军队提供翻译及语言服务、语言培训工作,并致力于海军军事翻译标准化建设,但军事翻译标准化研究仍存在诸多空白点。本研究致力于开展中国军事翻译术语标准、军事翻译通用标准、军事翻译语言服务保障标准研究。

第二,中国文学文化外译标准化研究。“翻译中国”背景下,如何助力中国文学文化从“走出去”实现“走进去”,提升中国文学文化对外译介与传播能力,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成为当下翻译研究的关注点。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团队聚焦中国儿童文学外译、中国海洋话语外译等维度形成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初步构建出上述维度“如何译”的翻译标准。本研究致力于开展中国海洋典籍外译标准化研究、中国儿童文学外译标准化研究。

第三,中国国家翻译教育标准化研究。随着翻译本科(B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翻译博士专业学位(DTI相继设立,我国高校翻译教育迅速发展形成了包含本、硕、博三个不同层次的较为完备的翻译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翻译教育也亟待“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已形成“本--博”完整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2022年荣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现有2个国家一流建设点,学院与中国外文局、全国MTI教学指导委员会均有密切合作,依托国家翻译实践理论创新致力于国家翻译人才培养。本研究致力于开展翻译教育教材标准、翻译教育课程标准、翻译教育评价标准研究。

研究方向三:多语涉海翻译及舆情监测研究

第一,中国特色涉海话语体系建构与译传研究。中国进入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和“海洋强国”的新时期。如何合理地处理海洋问题,使得中国经验转变为国际规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对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话语体系,并将其翻译传播是当前决海洋问题,维护我国海洋话语权的重要路径。而我国的海洋话语建设虽取得重大进展,但仍然存在极大不足。本研究致力于开展中国特色海洋话语体系建构、翻译与传播三维研究。

第二,涉华海洋热点问题舆情监测及评估研究。当前,我国面临的海洋安全及海洋权益问题日益复杂严峻、海洋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各当事国的主流新闻媒体对社情民意及政策走向影响极大。因此涉海舆情研究势在必行。本团队拟建立涉海区域国别新闻话语语料库,据此探究各国媒体在涉华海洋热点问题的报道中采取哪些宣传策略、塑造了怎样的中国形象、反映出何种意识形态特征。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中国近海热点问题的批评性话语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热点问题里的中国做为与中国形象的批评性话语研究、海洋大国新闻话语双重标准的批评性话语研究涉海舆情监控平台研究

三、机构主要成员及研究成果





任东升,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翻译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青岛社科研究智库培育基地中国海洋大学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外文局沙博理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研究基地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研究领域为翻译理论、国家翻译实践。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中国外文局、军队、全国翻译教指委项目7项,现主持教育部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发表论文90余篇,智库成果10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5部,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2册,其他教材4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3位),青岛市社科成果二等奖(第1位),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民盟中央“先进个人”称号。

项目情况

1.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翻译话语文献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1840-2022子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2022)中国翻译话语文献整理与发展史研究”(23JZD038,主持人)

2. 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协调机制”招标课题“算法时代的国家翻译话语对外传播能力建构研究”(22GCNLJS-26,主持人,已结题)

3. 中国翻译研究院委托课题民族复兴背景下的国家翻译实践学科体系建构研究”(20CATL04,主持人,已结题)

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翻译实践史书写研究”(18BYY019,主持人,已结项,优秀)

5. 省级人文社科项目沙博理翻译艺术研究”(2017TSB1,主持人,已结项)

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翻译实践中的外来译家研究”(12BYY018,主持人,已结项,良好)





高玉霞,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获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计划B档,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海洋发展研究院非固定双聘研究员,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办公室主任,语言治理研究会理事。发表CSSCI/SSCI论文近30篇,以美智库涉华翻译为对象主持课题3项,教育部青年基金1项,中国外文局委托重大课题1项,山东省博后创新项目1项;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国社科2项。10篇咨政报告被全国政协、国家公安部、山东省公安厅、中国外文局等采纳。



项目情况

1.教育部基金青年项目“美智库涉华翻译的实践、政策及中国应对研究(2017-2024”(24YJC740018,主持人)

2.2024年度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协调机制重大课题“智库涉华政治话语英译中国形象研究”(主持人,已结项)

3.2024年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中美舆论战下美国主流智库涉华战略翻译运动研究”(GZB20240698,主持人)

4.2024年度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中美博弈视域下美国智库涉华科技开源情报翻译研究”(SDCX-RS-202400022,主持人)

5.2024年度中国海洋大学青年教师专项“清末民初海疆知识译介及应用研究”(202413011,主持人,已结项)

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科研项目“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话语修辞翻译案例库建设及研究”(201961050,主持人,已结题)

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翻译实践史书写研究”(18BYY019,导师主持,第二完成人,优秀)

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翻译实践中的外来译家研究”(12BYY018,导师主持,第二完成人,良好)

9.中国翻译研究院委托课题“民族复兴背景下国家翻译实践学科体系构建研究”(20CATL04,第二完成人,已结题)

10.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协调机制”招标课题“算法时代的国家翻译话语对外传播能力构建研究”(22GCNLJS-26第三完成人,已结题)


徐德荣,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外儿童文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译协副秘书长,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IRSCL)会员,中国海洋大学行远书院副院长,国际处翻译室主任,青岛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文学翻译及其文学批评,兼任国家社科评审专家。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儿童文学译著8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儿童文学翻译的文体学研究”、“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10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青岛市第三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天泰人才奖二等奖等多项。

项目情况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21BWW011,主持人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儿童文学翻译的文体学研究”(14BYY018,主持人,已结项

3.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儿童文学跨学科拓展研究”子课题“儿童文学翻译学研究”(19JZD036,主持人,已结项

4.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谁为孩子而译?——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12YJC740123,主持人,已结项


滕梅,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青岛市政府外语顾问,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博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翻译研究中心、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翻译学院访问学者。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通讯评审和结项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通讯评审专家,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地区决赛评审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翻译研究院重点项目等课题9项,主持在研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出版专著2部、译著6部、教材5部,发表论文多篇。

项目情况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国家主导发展与乡村社会变迁——独龙江实践”(21WMZB003,主持人,已结项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东西方翻译政策比较研究”(14BYY009,主持人,已结项

3. 中国翻译研究院重点项目翻译政策视角下的中国文学对外传播”(2016C02,主持人,已结项

4.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翻译政策研究”(09YJC740071,主持人,已结项)





刘伍颖,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本硕博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长期致力于“多语种大数据语言资源”建设和“全语言深度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开创“语言数据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探索与实践。已在ICLRSIGIR等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主持国家语委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建成产业级语言数据20余组,实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系统10余套,获得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10余项。相关语言数据和发明专利已在人工智能、机器翻译、区域国别、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部署推广,实用效果理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情况

1.山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本科高校语言学交叉学科建设研究”(2023ZD021,主持人)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后深度学习时代低资源语言机器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20YJAZH069,主持人

3.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语言数据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2021060049,主持人,已结项

4.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语言数据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Z2021323,主持人,已结项

5.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多源语言大数据智能研发创新团队”(主持人,已结项)

6.山东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语言数据驱动的语言学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SDYJG21185,主持人,已结项

7.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个性化神经机器翻译关键技术研究”(202201010061,主持人,已结项

8.全国科技名词委科研项目先端科技领域关键术语发现与知识图谱构建研究”(ZC2021007,主持人,已结项

9.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郑州国际贸易翻译平台建设研究”(2020SHKX160,主持人,已结题

1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低资源语言机器翻译研究”(2018A030313672,主持人,已结项

11.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城市公共事件的舆情治理模型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2017-IC-02,主持人,已结项

12.国家语委重点项目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稀缺语言资源建设及应用研究”(ZDI135-26,主持人,已结项,优秀

13.广东省教育厅高校特色创新项目韩国语自动文摘关键技术研究”(2015KTSCX035,主持人,已结项





李力,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知识翻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研究方向为译者选择,知识翻译学,口、笔译教学与实践。在《外国语》《中国翻译》《上海翻译》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全国口译大赛(英语)省赛、大区赛、全国决赛最佳指导教师。





项目情况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沈从文小说英译的社会学研究”(15BYY036,参与人,已结项

2.2019年度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多模态口译案例库”(HDYA19015,主持人,已结项)





李江华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教师,从事俄罗斯儿童文学翻译、研究。2014-2015年在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访学;201711月应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邀请参加“第六届国际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20219月应邀参加莫斯科举行的第37IBBY大会,做题为“重建中俄儿童文学出版合作”演讲。“俄罗斯金质童书”系列(接力出版社)副主编。已出版独立翻译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品达61余万字。




项目情况

1.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培育专项20世纪俄罗斯儿童文学生态思想研究”(201415013,主持人,已结项)

2.中国海洋大学学术外译外译培育专项1908-2012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202415001,主持人)





吴圣爱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担任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专家、韩国(朝鲜)语会常务理事、韩国国语教育学会海外理事等职。在《双语研究》《韩国学研究》《中国朝鲜语文》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



项目情况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20WXWB002,主持人)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双语双言交际中朝鲜族语言选择与变异研究”(15YJC74010,主持人)


张慧,博士、博士后现任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111”领军人才第三层次人才,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国际韩礼德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专长为生态语言学、媒体话语分析与国家形象建构海洋话语与国际传播。主持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基金项目等在内的课题9项;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中国外语》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篇,参编学术专著2研究成果获青岛市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项目情况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绿色中国形象的话语建构及海外传播优化研究”(23CYY037,主持人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生态语言学视域下海洋话语的媒体表达和提升话语权研究”(2022M722989,主持人,已结项

3.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语言学视域下海洋话语体系重构及传播优化研究”(22DYYJ08,主持人





李潇辰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在《外语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语言学研究》《中国外语》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北京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项目情况

1.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汉语连词演化机制的真值条件语用学研究”(20DYYJ07,主持人,已结项)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话语标记语演化的词汇语用机制研究”(22YJC740042,主持人,已结项

3.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科研专项“英汉话语标记语的历时词汇语用学研究”(201913011,主持人,已结项

4.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一般项目“海大英语专业学生笔语中介语的构式搭配偏误及对策研究”(主持人)





邓倩,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韩国现代文学,中韩(朝)翻译文学。主持韩国教育部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韩国中央研究院海外韩国学项目1项。






项目情况

1.韩国教育部重大项目子课题“同文解体与东亚翻译谱系”AKS-2022-OLU-2250001,主持人)

2.韩国中央研究院海外韩国学项目“朝鲜文学汉译研究:20世纪50年代《新朝鲜》杂志的翻译与中朝文学交流”(AKS-2022-R-122,主持人,已结项

3.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五四新文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影响研究”(QDSKL2201017,主持人





孙迎宾,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学。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上海翻译》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项目情况

中国海洋大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科研专项(主持人)

四、总体发展规划

国家翻译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以服务国家翻译现实需求为旨归,以共同的学术旨趣为纽带,聚焦国家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需求,构建学术研究共同体,发挥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成员学术专长,促进国家翻译研究的学科交叉,本研究中心将聚焦国家翻译相关领域,重点研究国家翻译战略理论、国家翻译领域标准化和多语涉海翻译及舆情监测研究,将中心建成国内外国家翻译的学术研究平台、人才培养平台、科教交流平台和国家(涉海)翻译战略服务平台,增强国家翻译研究的理论创新和知识生产,推动中国本土原创性译学话语体系构建,提高国家翻译实践能力和国家翻译治理能力;推动青岛市涉海翻译能力和海洋舆情检测水平提升,助力青岛打造“六个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第一,整合校内、校际优势资源,提升我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发展水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国家翻译研究是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目前我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任东升教授领衔的“国家翻译实践研究”和滕梅教授领衔的“国家翻译政策研究”在全国有着显著特色和优势,相关研究已经跻身国内外前沿和领先地位。以上两个研究领域形成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翻译方向的两个高峰。但是,涉海区域国别研究方面缺乏全国影响力,需要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凝聚相关研究力量,形成第三个既有特色又有优势的研究领域,在涉海翻译和舆情监测主流领域发出海大之声。

1)协同优质资源,筑牢国家翻译研究领航地位。学校支持下,国家翻译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打破学科、院系、机构间的壁垒,促进优质学科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各种创新要素的有机集合,在国家翻译研究这一研究领域迅速取得突破,为形成新的战略高地奠定基础。通过综合利用中国外文局等国家机构资源和我校国家翻译实践研究学术优势和特色,不仅可进一步提升中国外文局沙博理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研究基地的规格,还可重点培养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有助于造就一批国家翻译研究领域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大家和学术带头人,有助于外国语言文学特色研究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2)推动校内研究团队整合,申报“翻译与国家治理”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鉴于“国家翻译实践”研究乃是朝向“超学科”的学科建构过程,成立校级“国家翻译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可望整合我校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及有关研究人员,从翻译学、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政治传播语言学(为新提法),围绕“翻译与国家治理”建设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

3)建立人才培养联合基地,提升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水平。就翻译学学科建设而言,近年来,高校翻译团队或机构与国家相关部门签署联合进行翻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举措,得到高校和国家部门的青睐,双方资源共享、互为鼎力,着眼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现实需要,取得了一定成功的经验。下一步如果我校申报“翻译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高校与国家级行业部门进行“联合申报”。通过与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等开展战略合作,设立翻译学博士联合培养基地,邀请相关部门国家翻译实践专家和其他高校国家翻译研究专家共同开设“国家翻译研究”硕博共享课程,可推动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博士(DTI)和区域国别方向专业博士点的申报,进一步提升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科建设层次。

第二,加强国家翻译领域政、学、研、产协同融合,提升服务国家翻译战略需求的水平和能力。以实际行动和切实学术研究成果,履行外语跨学科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和现实需求的学术使命,从国家翻译实践的基础理论研究,转向国家翻译实践的应有研究和对策性研究,目标是力争3-5年内把“中国海洋大学国家翻译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建设成国家级智库。

1)为国家翻译机构提供实践和决策咨询。本研究中心将集中校内外学术资源,力争在全国同行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通过推动国家翻译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的开放性建设,与中国外文局、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国家翻译战略理论研究和国家翻译实践评价体系制订,为国家翻译机构献计献策。

2)打造国内外国家翻译研究教研交流平台。与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开展实质性的长期稳定合作,积极发挥国家翻译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在本研究领域的引领和协调作用,组织有重大影响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和设立国内、国际学术组织,探索新型学术合作机制。

3)为推动山东省涉海翻译实践和舆情监测与评估提供理论指导与政策建议。本研究中心不仅关注宏观层面国家翻译制度研究,也聚焦于中观和微观层面涉海翻译实践,为山东省尤其是青岛市的涉海翻译产业和涉海舆情监测分析提供政策咨询与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