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概况
中国海洋大学创新创业研究中心由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联合海尔集团共建,于2019年12月成立,2021年5月28日经校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成为校设研究机构。研究中心致力于打造创新创业的学术研究平台、教育研究平台、科教交流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探索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符合创新创业教育规律的协同育人模式。自成立以来,中国海洋大学创新创业研究中心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和跟踪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围绕团队确立的主要研究方向,积极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地方重大项目,以高端项目锻造一流学术队伍,培养一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逐步形成年龄结构合理、专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强的学术团队。在科研、教育和服务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科研方面,中心以“搭平台,促交流”为目标,连续举办中国大企业创新创业与高质量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并组织中心教师前往海尔、海信、特锐德、浪潮、创新奇智、上海万物新生、杭州安德玛等企业展开系列调研。围绕经典文献赏析、原创文献分享、课题观点讨论等定期组织教师展开交流和研讨。成立以来,中心团队成员获批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Management》《MIS Quarterly》《Research Policy》《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在教育方面,自成立以来,中心立足于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实践,2019年创办全国首个创新创业管理微专业,探索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符合创新创业教育规律的协同育人模式。中心设立思专创融合创新
创业管理微专业教研室,不断凸显思专创融合、教研育一体、科教产协同的特色,形成的“学研赛战”融合人模式获评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孵化出4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8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截至 2025年,创新创业管理微专业已成功培养了 200 多名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中心所倡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还在宁夏大学等西部高校得到了成功实践和推广,为更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2024年,教研室被评为山东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并获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课题的支持。
在社会服务方面,中心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平台优势,积极与山东省、青岛市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广泛合作,为社会各界提供智库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和创业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创新创业发展需求的水平和能力。中心聚焦中宏观层面创新创业发展及地方经济建设,为进一步推动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带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与决策参考,所提交的《关于推动我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制约及对策建议》等咨政报告和建议,先后获得多位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中国海洋大学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研究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推动中国海洋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的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二、机构研究方向
(一)大型企业创新创业战略管理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的研究:一是进行大公司创新创业行为与过程管理研究。该领域研究着眼于平台公司以及生态系统内以核心大企业(生态企业)为基础而衍生出的关联创业,重点关注组织间互动关系。本中心团队致力于提炼平台公司以及生态企业与其关联创业企业的互动关系的本质;设计平台公司以及生态企业与其关联创业企业的价值共创机制,分析数字技术在企业层面和系统层面创业活动过程中的作用,揭示多主体价值共创机理与路径;设计平台公司以及生态企业与其关联创业企业的治理机制,包括经济性治理和社会性治理等多角度;二是进行公司裂变创业相关的研究。这一视角强调核心企业与裂变新产生企业之间的特殊嵌入关系和持续互动过程,包括身份传递和转换、权利交织、知识流动等。这是近年来公司创业研究的新命题,有待更为系统的理论解释,例如以核心大公司为焦点通过裂变创业模式建构和重塑商业系统的前提条件和触发机制、主要路径和典型模式、主体行动和完成标志等核心命题。
(二)海洋产业创新创业系统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
本中心研究团队在该领域主要聚焦于四方面的研究内容。
第一,海洋科研成果转化研究。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的关键环节就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一环。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海洋科研成果转化的发展现状,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海洋科研成果转化问题的成因,海洋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路径和有效模式等。
第二,涉海类学术衍生企业研究。依据经典创业过程模型,新企业创建过程是机会、团队和资源三者协调的过程。“学者”选择成为创业者的前提是在识别创业机会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自身条件后产生强烈的创业动机。同时,由于缺乏商业经验,“学者”需要构建创业团队以弥补这一欠缺,并不断整合资源以实施创业计划。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涉海类学术衍生企业创业者的创业动机生成、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资源整合、创业成功关键,以及母体组织对该创业过程的重要影响,外部创业环境等关键因素影响涉海类学术衍生企业创业过程的作用机理等。
第三,涉海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商业模式关注企业的价值定位、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和调整创新对新企业的创建和既有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研究的重要领域。涉海企业由于产业、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其商业模式具有很多独特之处。如何更好地进行商业模式设计和创新,从而更好地发挥优势、创造价值,有赖于聚焦涉海企业的独特情境进行嵌入式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涉海企业如何通过创业学习创造新颖商业模式?不同的创业学习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创新效果?社会网络如何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等。
第四,涉海类企业创新创业对策研究。基于前述理论探讨和实地研究,进一步识别和厘清涉海企业的内涵与外延,提炼出涉海企业创新创业的独特发展规律,构建出相应的理论模型。涉海类企业的成功创建和持续发展,有赖于众多内外部成功关键因素的支持。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提出涵盖宏观政策、中观组织、微观创业者三个层面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并就相关建议与产学研和政府等多方进行沟通交流,贡献富有成效、扎根实践的涉海企业创新创业对策建议。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研究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本中心团队秉承“创新性实践是创新创业人才成长必由之路”的理念,致力于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融合,建成需求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建设“创践”共享基础平台为基点,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引入领军企业,搭建实践扶持平台,实现混合教学和实践体验协同互动,进而构筑可复制、易推广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扶持生态系统。以此基础平台为起点,团队进一步汇聚并优化配置“政企校”创新创业资源,共建产教融合联盟,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融合,形成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长效机制。同时,团队还将通过整合“政企校”资源,打破学科、院系、机构间的壁垒,集中校内外学术资源,发挥综合优势,建设一流团队,形成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开展相关理论研究,并将理论转化成实践。
三、机构主要成员及研究成果
姜忠辉,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海洋大学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MBA教育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管理、战略管理。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创新创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青岛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管理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理事会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发展管理》《经济管理》《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科技进步与对策》《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等期刊,以及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会议及教育部学位中心博硕士论文匿名审稿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数字技术驱动的我国大公司创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机制研究》,出版学术专著2 部,在《经济管理》《科研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等核心期刊发表了50余篇学术论文,入选“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5%”。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1 次,山东软科学优秀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次,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 次、三等奖 3 次,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次和优秀奖 1 次。
李志刚,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科版)副主编,青岛蓝谷管理局副局长(挂职);为本科、硕士及博士生讲授战略管理与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为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管理培训和管理咨询;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国家自科基金面上、国家社科重大子课题等项目;在《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和《光明日报》等管理类重要期刊及权威媒体发表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商业设计》《权力的博弈》《裂变型创业》《中国企业裂变式发展》等学术专著和学术译著6部;获第二十六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市创业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中国海洋大学最美教师”等奖励和荣誉;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兼任海信家电集团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乔宝刚,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和创新创业管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荣誉教授,受聘国家一流课程评审专家组成员、全国万名创新创业导师、人社部“马兰花计划”创业培训标准制定专家组成员(唯一高校代表)。深耕高校生涯发展教育领域二十载,主持“明职顾问”国家一流课程群,完成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40余项研究项目,出版专著3部、教材4部,发表论文17篇。
卢宝周,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国海洋大学“繁荣工程”人才。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会员,青岛计算机协会青年学术论坛委员,青岛市流程再造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第十二届国际信息管理中国暑期研讨会联合主席。担任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Internet Research, 《外国经济与管理》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创新与创业、数字创业生态系统与高质量发展、平台经济与电子商务等。近年来,分别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山东省软科学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Information & Management、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Internet Research, 科研管理, 管理评论、外国经济与管理等营销和管理领域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累计引用次数1200余次。以第1位次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省部级、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厅局级科研成果奖励多项;多次获评校级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宁靓,英国利物浦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新与创业管理,科技政策分析与技术创新。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期刊论文30余篇,且多篇论文被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会议、美国管理学会年会等重要国内外学术会议收录。研究成果曾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省市级奖励。
王水莲,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创业与创新管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入库专家、青岛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项目评审专家。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在中国科技论坛、管理评论、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科技进步与对策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商业模式管理》等2本学术专著、主编教材《管理系统工程》,获评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山东省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研究成果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省市级奖项。
王婉,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知识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海洋)。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擅长运用系统科学、计量分析等手段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进行定量分析与建模。出版学术专著《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在研究与发展管理、科技管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成果获山东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罗均梅,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0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创业与创新管理、战略管理。近年来在《管理科学学报》、《经济管理》《科研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管理学报》、《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等国内核心期刊和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青岛市博士后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等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10余项。获山东软科学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专业赛事,荣获“学创杯”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全国特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王小洁,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营销与电子商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创新与环境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山东省管理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管理学学会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创新创业与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在《世界经济》《财经研究》《管理世界》《国际贸易问题》《南开经济研究》《中国经济问题》、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Public Health等CSSCI/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张晓洁,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营销与电子商务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香港大学数字经济和创新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创新、数字营销。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课题6项。研究成果发表于MIS Quarterly(UTD24)、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等管理学国际知名期刊。多项研究成果被《香港信报》等媒体报道,实现研究成果的社会转化与应用。
四、总体发展规划
本研究机构将聚焦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创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核心,立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开展人才引进、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咨政建言、社会服务等工作。
(1)大型企业创新创业战略管理研究。依托于海尔、海信、酷特智能等青岛市名牌企业创新创业案例研究,聚焦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大型企业内部创业战略、企业裂变创业、企业创新创业平台等领域的研究。研究内容试图突破以往研究将公司创业与个体创业相比较的思路,在澄清公司创业的基础性问题基础上,探索跨层次的公司创业行为的驱动因素,重点关注嵌入组织情境较弱的公司创业实践,提炼新情境下的新行为模式,从中挖掘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时代背后的商业逻辑,构建以公司创业为主体的创业研究体系,丰富工商管理领域的基础理论。将为我国具备平台化能力的大公司构建创业生态系统提供模式决策依据,为大公司创业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机制提供设计思路,为政府支持大公司开展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2)海洋产业创新创业系统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依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海洋药物、水产养殖等强势特色学科以及青岛市得天独厚的海洋科技发展优势,研究聚焦海洋药物、海洋工程、水产养殖等领域的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探索海洋产业创新创业系统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在理论上将科研成果转化、学术衍生创业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等主流管理研究置于涉海环境下进行探讨,实现跨学科交叉融合。在实践上为青岛市、山东省乃至全国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推动海洋领域创新创业、海洋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以及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决策咨询和专家建议。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及绩效研究。秉承“创新性实践是创新创业人才成长必由之路”的理念,致力于研究促进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融合,构建需求导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探讨以建设“创践”共享基础平台为基点,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引入领军企业,搭建实践扶持平台,实现混合教学和实践体验协同互动,进而构筑可复制、易推广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扶持生态系统。计划与智慧树网等网络课程平台合作,依托已开发运营的《创践》以及后续开发的创新创业管理微专业在线课程等面向全国大学生开放选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数据库,跟踪研究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并定期发布《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年度报告》,为我国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