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 |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第四届中国传统文化高层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者:徐晓琨发布时间:2022-11-03浏览次数:60

20221029日至30日,第四届中国传统文化高层论坛暨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2022年年会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中国海洋大学宣传部、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山东省高校儒家文化与文学关系研究青年创新团队共同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山西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10位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100余篇。

1029日上午的开幕式,由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主任熊明教授主持。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文学院院长杜泽逊先生,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燕京学者讲席教授赵敏俐先生,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金天宇处长,分别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韦春喜教授,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古代文学学科发展情况做了简要介绍。

论坛第一项为主题发言,由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济南大学张兵教授主持,南昌大学罗春兰教授评议。李剑锋(山东大学)、韩建立(吉林大学)、石玲(山东师范大学)、夏静(首都师范大学)、史伟(上海外国语大学)、范丽敏(济南大学)六位教授立足于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了精彩的发言。李剑锋教授以《王弼玄学思维境域下的<形影神>组诗新解》为题,联系王弼以《老子》《周易》为阐发依据的玄学思维的影响审视《形影神》组诗中神、形、影的主张,与旧说否定形影、将神抽象化相区别。韩建立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唐代类书对陶渊明的认知与接受——<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事类集>为例》,他通过唐代三部类书对陶渊明事典与诗文的辑录得出唐代对陶渊明的认知与接受,对为读书界提供知识与思想资源的唐代类书表示肯定。石玲教授的发言题目是《袁枚:平生品味似评诗》,她根据《随园诗话》《随园食单》等作品,论述袁枚诗论与食论有机融合的诗歌批评特色。夏静教授以《一气贯注的审美快感》为题,用诗、书、画论举例,具体分析了一气贯注理论,重点解释一气”“气势等问题。史伟教授的发言题目是《郭绍虞的语言文字之学与其文学研究的相互影响与生成》,他认为郭绍虞学术研究总体经历了“从语言文字方面来讲文学上的问题”和通过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来说明语言方面的问题”两个阶段,包含了郭对古今中西交汇所产生的遮蔽与生成中文学研究和语言文字之学研究可能路径的思考。范丽敏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张廷秀”文本源流探考》,她发现“张廷秀”故事最早的两个文本是被收入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与明传奇《八义双杯记》,得出二作共同主旨是“善恶有报”及主旨是根本性因素这两点结论。

论坛第二项为分组讨论。29日上午至30日上午,三个分会场分别进行了九场学术研讨。

第一分会场研讨主题为“古典文学研究”。多位学者以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为核心展开讨论。颜建真老师认为道教为自神其教从形象到故事情节都对蚩尤神话做了改造。刘少帅老师对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录的狐狸截发事件进行了独到的阐述。刘强老师对京洛图景背后潜藏着的复杂的政治意蕴、文化隐喻与情感体认进行了论述。魏诗晓博士认为,苏蕙回文诗体的创作反映了十六国时期文学发展滞重背后文风灵动的一面。蓝青老师认为蔡元放所撰《西游证道大奇书读法》对于《西游记》阐释研究及蔡元放批评研究均有重要价值。孙宝老师深入分析南朝尚书机构对文化、文学领域产生的影响及士林因此产生的官场文学表述。李傲寒老师以竟陵王西邸为例,分析清谈活动与齐梁新体诗的产生之间的关系。石飞飞博士认为王维乐于感知、捕捉、刻画声景,其诗歌涉及大量声景书写。罗浩春博士重点分析了唐代吟诗现象的流变过程。刘鹏老师认为,《竞立社小说月报》小说作家群的作品有着明显的政治色彩。魏学宝老师从《滁州西涧》入手,认为“野渡无人舟自横”中“无人”对于全诗兴象的创造有重要作用。金真慧同学集中对柳永与李清照二人的人生经历、代表诗句、各自特点、情感态度进行分析。陈缘同学重点分析了明代士人于慎行的学术背景,对其心学态度转变进行评述。贾乐莹同学认为,明清之际英雄“补恨”戏曲是剧作家个体意识与重“情”文化思潮碰撞的产物。曾敬宗、李旭阳、彭欢、王飞燕、耿锐、潘驰等与会者,也分别围绕分会场主题做了发言。

第二分会场研讨主题为“传统文化研究”。学者们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进行了讨论。刘怀荣老师深入探讨了战国秦汉以来方术仙道与黄老之学合流而产生的黄老道,认为《太平经》等促进了黄老道向道教的转化。高桢同学认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演剧与乡村文化建设关系密切。颜健老师为我们展现了心怀仁政德治思想、天下大同社会理想进行不折不挠政治追求的复圣颜子的形象。张世磊老师分析了屈原的《招魂》与《怀沙》,得出屈原极其看重个体生命的社会价值。李双同学从军事学和军事思想的角度来分析《诗经》中的战争诗。赵瑞萱同学结合刘勰“素心”和章学诚《文史通义》,认为“公”发展成为传统文史著述的最高道德准则。夏朝阳老师重点分析了《乐记》的物感本质与感物精神及其对中国诗学生成的影响。李伟老师考察了先秦两汉的“贬屈论”,探索了屈原人格与楚辞文学的文化价值。李昭锟同学认为《淮南子》在西汉国家意识形态由黄老道家思想向儒家思想转型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韦春喜老师对比唐型、宋型文化,得出前者是民族混融文化,后者是民族本位文化的结论。贾祎航同学重点分析了诗僧惠洪在《冷斋夜话》中的“趣”范畴。刘向培老师重点探究了宋代祭祀型书院的三种生成路径。周潇老师和她的研究生徐沛沛同学以何景明的《与李空同论诗书》为突破点,得出明代“前后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变古”内涵。于海波同学对清朝东北地区满汉关系的演变发展做了概述。刘书刚、左晴晴、邓静、高晓晗、邬文博等与会者也分别围绕主题做了发言。

第三分会场研讨主题为“文史文献研究”。巩曰国老师认为,考古发现为《管子》的文本释读、著作年代与作者考证及学派的归属等问题研究提供了依据。苗江磊老师对上博简《君人者何必安哉》和《志书乃言》作了考察,得出战国散文人物虚指的创作现象。冯浩同学结合目录学著作、子学著作及山西地方史料对三晋地区子部类著述进行梳理。赵海丽老师对北朝墓志文学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宏观概述。赵成昊同学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白猿传》在日本的传播及其对日本文学创作的影响。董方伯博士通过对北魏神䴥四年“征士”与“隐士”的分析来论述《魏书·眭夸传》的成立。路元敦老师运用“诗史互证”的方法,对《金源十节士歌·郭虾蟆》进行释证。俞林波老师借助《刻吕氏春秋序》,梳理了许宗鲁校刊本《吕氏春秋》出版的来龙去脉。马丽丽老师认为存史、劝诫、资治是清代乾隆年间纂修的《胶州志》的主要宗旨。魏恒远老师对明清时期新城王氏家族的发展脉络与家谱修撰作了整理。吕辛福、刘毅、张申、张懋学、邵红艳、仲恒、钱寅、郭建鹏等与会者,也分别围绕主题做了发言。

论坛第三项为主题演讲,由李剑锋教授主持。赵敏俐(首都师范大学)、杜泽逊(山东大学)两位教授立足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发表了精彩的演讲。赵敏俐教授以《典册类文献的早期书写与价值重估》为题,指出由于甲骨文的出现以及人们对金文的重视,使得作为早期书写形态之一的典册文的价值评估存在问题,他试图重拾典册文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对其进行了新的历史考证与价值重估。杜泽逊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周易注疏>在校勘上的特殊贡献》,他对通行的看法提出质疑,认为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周易兼义》的刊镂精工,校雠较好,并非所谓的不重校勘,并列举相应实例进行论述,考察细致全面,具体而详实。

论坛第四项为小组汇报与大会总结,由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刘怀荣教授主持。中国海洋大学李傲寒老师、山东大学刘书刚副研究员、青岛科技大学吕辛福副教授,分别就本组的研讨情况进行了总结发言。之后,熊明教授进行了大会总结。

闭幕式上,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刘健在致辞中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古代文学学科为传统文化研究做出的努力,并表示海大正在推动人文复兴,希望更多学界同仁给予支持。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秘书长孙学堂教授认为本次论坛充分发挥了线上会议的优势,对参会学者及工作人员表示感谢。最后,韦春喜教授代表承办方对诸位学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与会者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思维的碰撞。论坛讨论内容,涉及文史哲等多个领域,体现出学科融合的突出特点,视野广,观点新。在研讨过程中,既有各家思想的争鸣,又有学术文化的启迪,充分显示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撰稿人:邵江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