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荟萃

成果荟萃 |《法学研究》刊发章凯业撰写的《版权保护与创作、文化发展的关系》

发布者:徐晓琨发布时间:2023-05-05浏览次数:273

法学院章凯业副教授独立撰写的论文《版权保护与创作、文化发展的关系》在《法学研究》2022年第1期正式发表,该期刊属于《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目录(2019版)》A级期刊。

《法学研究》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法律学术双月刊。本刊坚持学术性、理论性的办刊宗旨,着重于探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致力于反映我国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学术水平。本刊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全国百强社科期刊、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法学类顶级期刊等荣誉称号。

内容提要

将版权的功能等同于鼓励创作,是对现实的过度简化。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个体的创作受到多重动机的驱使,版权只是一个相对边缘性的角色。版权更重要的向度是在产业领域,其作用是在媒介稀缺和信息传递依附价值传递的产业环境下,确保知识的大规模商品化得以顺利进行,后者在客观上提高了社会知识的存量和传播范围,同时强化了作者作为一种职业的地位和范围。当前的媒介充裕和创作传播手段的分散化,催生了大众化创作,并使其成为自媒体时代公众之间重要的对话交流形式。同时,互联网的零边际成本和平台的网络效应与版权相结合,提高了版权人垄断定价的能力和网络版权的市场集中度。版权与文化繁荣的关系,需要在新的信息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类型化的分析。一个宽容的文化发展环境、以产业政策为主导的规模化大市场、低成本的知识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国家的支持和反垄断介入,目前仍然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版权;媒介稀缺;文化产业;信息社会;知识产权反垄断

论文基本框架

一、 版权鼓励创作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困境

二、 个体视角下的版权保护与创作激励

三、 产业视角下的版权保护与社会文化生产

四、 信息社会的文化繁荣与版权的限度

结 语

成果价值

进入二十一世纪,知识成为继土地、资本之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产权与知识创新的关系,是知识产权学科的根本性问题,同时也构成了讨论网络版权盗版、内容平台垄断等最为紧迫性问题的理论前提。然而,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创造之间的关系,向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传统上认为,保护版权的必要性在于鼓励创作以及促进文化发展,但这在当前却遭受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质疑。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例如学术科研领域,版权与期刊数据库的结合,正在不断抬高科研和教育领域的知识受众门槛和创新成本;在音乐流媒体领域,版权作为一种合法垄断与互联网的网络效应相结合,导致版权市场的集中度不断提高,进而增加音乐资源的壁垒和用户的转换成本;尤其是随着大规模数字化传播尤其是自媒体的兴起,侵犯版权已经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我们每天的面饼”,从而把大部分年轻的公民都推到版权法律的对立面。以上种种,显然不是健康的文化现象,这些问题也激起了社会各界对版权保护的质疑和反思。

本文首先对知识产权的主流法经济学理论进行反思,指出将版权等同于鼓励创作是对现实的过度简化。紧接着,从微观的视角出发,基于对创作者的创作行为和动机的分析,认为现实中给创作提供回报的途径多种多样,版权能否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取决于不同作者角色的社会文化建构、作者所处的经济社会地位以及创作活动本身的类型。因此,从微观的视角,版权的动态激励作用在个体作者的创作活动中只扮演着一个相对边缘性的地位。随后,文章从宏观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视角,澄清了版权的制度功能和它之所以存在的社会前提,即社会上媒介的稀缺以及作品的复制发行需要大量的投资,因此,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主要依靠产业化的方式进行。在这种社会条件下,保护版权给文化产业的投资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得知识的大规模商品化和市场化成为可能,后者在客观上提高了社会的知识存量和传播范围,同时也强化了创作作为一种职业的地位和范围。最后,本文将以上版权的历史分析结论,运用于当前信息社会的文化环境中,并指出,版权制度是产业背景下的产物,这决定了它所调整的知识生产活动,以及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以知识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作为中介进行的。随着大规模数字化和自媒体的普及,脱离产业和商品化的知识大规模生产传播,逐渐成为大众主流的文化生活方式。这意味着,探讨版权保护与文化繁荣的关系,必须超越产业的单一视角。其中,对于大众文化而言,版权的出现反而会让创作从此必须经过他人许可,创造力的发展也必须依靠律师的帮助,故而,知识产权政策的导向应该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未来选择的灵活性,以及我们在这个领域不断成长和尝试的能力。相反,文化产业在网络环境下的繁荣需要一个有效的市场秩序,后者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物,它取决于立法者能否通过版权制度在激励与接触之间不断寻找并实现正确的平衡。当前,这种平衡要求政府能够保证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同时还必须维持一个低成本的知识要素自由流动的环境,具体的途径就是网络反盗版和版权反垄断的双管齐下。

本文的主要价值在于,首先澄清了版权的制度功能和它之所以存在的社会前提,在此基础上回应了知识产权领域的重大理论问题,即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其次,在研究方法上,有别于主流的知识产权经济分析,以抽象的类本质作为理论起点,自上而下地解释设立知识产权的作用。本文系业内首次系统性地引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以此分析作为上层建筑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文化产业之间的辩证互动,探讨知识产权的制度功能和变迁。最后,从立法政策的角度,本文批评了当前一昧强调知识产权高保护的政策取向,提出文化产业只是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一部分,一个发达的文化产业并不足以完全代表文化和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健康发展,过于强调版权和文化产业的作用,反而会导致大众传媒上可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小。文化与科学的繁荣还得依靠国家的力量和社会的参与。目前,一个宽容的文化环境、以产业政策为主导的规模化大市场、低成本的知识要素自由流动的环境,以及国家的强有力的支持和反垄断介入,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文化发展与繁荣的不二法门。

作者简介

章凯业,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副教授(2021),清华大学法学博士(2021),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022),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与科技法、财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