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社科半月谈 | 2023年第08期

发布者:李凯发布时间:2023-07-06浏览次数:15

新闻

01

        611-14日,“王蒙先生从事文学创作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在中国海洋大学成功举办。“人民艺术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先生,《光明日报》社高级记者单三娅女士,中央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干、山东作协原副主席赵德发、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李铁铮,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田辉、校长于志刚、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党委副书记卢光志、副校长刘勇及学校部分老领导、老同志出席有关活动。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2

617日,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青年旅游论坛旅游经济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旅游经济学术年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求是楼举办。本次旅游经济研讨会邀请境内外知名旅游经济学者,紧密围绕“旅游经济研究”核心主题,基于高端学术对话、学术经验交流、学术前沿分享三个板块,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了内容分享和探索。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佳应邀参会,并以分享嘉宾身份作“学科交叉视角下旅游产业研究的几点思考”的主题发言。

(管理学院)

03

617-18日,由《中国法律评论》编辑部、《法律和社会科学》编辑部、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的对话”学术研讨会在青岛举行。会议分为主会场和青年论文工作坊两部分,主题为“共同面对新科技”。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期刊编辑部、出版社等的80余名代表参会。会上,专家学者就各单元主题进行讨论交流,发表见解。此次会议具有继往开来的作用,既延续了第一届会议的传统,增强了法学共同体的沟通与交流,也将目光聚焦于新科技带来的新挑战,充分回应了时代命题。

(法学院)

04

624-25日,“世纪先风”学术会议——第二届“公共政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学术论坛(2023)在中国海洋大学举办。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80余位学者参会。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评论》《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公共管理评论》《江苏社会科学》《北京行政学院学报》《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探索》《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多个国内著名学术期刊及编辑的大力支持。会上,专家学者围绕公共安全与风险治理、政策试点与政策扩散、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政策理论与方法创新、海洋与环境政策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在学术界引发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05

623-25日,第七届“理论翻译学及译学方法论”高层论坛暨“中国译论”专题研讨会在吉林延吉召开。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任东升教授、贺爱军教授、滕梅教授、王凯老师等9位师生参会交流。会上,任东升教授作题为“‘国家翻译+N+X”研究模式”的主旨发言。在分论坛上,贺爱军教授和滕梅教授分别以“翻译地理学的概念界说与价值分析”和“倪培民新译《论语》的厚翻译之‘道’”为题作专题报告。6位博士研究生也就相关主题在会上作分享汇报。

(外国语学院)

06

627日,中国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论坛在青岛举办。论坛包括两场主旨发言和两个分论坛。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应用语言学系教授陆小飞作题为“Meaning and Function Dimensions of Linguistic Complexity Analysis”的主旨报告,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二语与外语教育专业教授李少锋作题为“One Size Does Not Fit All: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的主旨报告。两场分论坛中,9位博士研究生就各自的博士论文选题及研究进展进行汇报,并与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

07

628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海洋大学和西海岸新区管委联合承办的蓝色伙伴关系论坛在青岛世界博览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魏志强代表学校聘任7名专家为海洋发展研究院智库发展顾问,并以“海洋物联、以创新联通世界”为题发表主旨演讲。魏志强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海洋物联的概念和发展现状,阐述了海洋物联的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分享了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物联领域的创新成果和经验,展望了海洋物联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观海听涛)

08

629日,亚太海洋安全合作座谈会在中国海洋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会议由学校海洋发展研究院海洋治理与中国研究团队、中澳海岸带管理研究中心和经士智库联合主办。本次会议重点围绕东北亚海洋问题、南海问题、美国印太战略等主题展开研讨。来自印度尼西亚国家海事研究所、马来西亚海事研究所、菲律宾“亚洲世纪”战略研究所、韩国韩瑞大学、斯里兰卡“地缘政治制图师”智库、斯里兰卡约翰•科特拉瓦拉爵士将军国防大学、泰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泰国安全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海洋治理与中国研究团队)

09

625-72日,会话分析研究团队负责人于国栋教授带领团队一行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参加第六届国际会话分析大会。于国栋教授作为本届大会学术委员会成员,在会上作题为 “The Interactional Normativity and Contingency in Emergency Calls: A Case Study”的专题报告,引发现场听众的强烈共鸣;张树筠副教授以“Developing ESL Interactional Competence in Listening Teaching: Taking (Dis)Preferred Turn Design as an Example”为题作主题报告,从会话分析视角出发,以序列组织中(非)优先结构为切入点展开定性研究,展示互动能力的交际和教学意义;郭恩华博士分享了以“The Interaffectivity of Bodies in Pediatric Dental Encounters with Patients Showing Distress”为题的学术报告,探讨了儿童牙科手术过程中控制性触摸和安抚性触摸的混合应用,收到了良好反响。此外,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刘钦宇同学也在会上作了发言。

(会话分析研究团队)

10

72-3日,中国大企业创新创业与高质量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举办。会议围绕“数智时代公司创业、融通创新与裂变式发展”主题,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企业家,通过4场主题演讲、1场特邀论坛和12场平行论坛,呈现了一场高端前沿的学术盛宴。会议线下参会人数达200余人。会议让不同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学者积极互动交流,推动知识跨界融合,碰撞出新的学术火花,为创新创业管理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创新创业研究中心)

讲座

01

613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桑玉成教授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为学校师生带来题为“一种新国家形态的诞生”的精彩学术讲座。学校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刚教授主持讲座。50余名师生参会。桑玉成教授从“国家”概念史切入,对新国家形态的基础性要素做了全面解读,并分析了这种新国家形态的特征,即确能型、无限责任与家国统一。最后,桑玉成教授指出,新国家形态的诞生对传统的国家概念、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及政治理想等有巨大影响,理应引起政治学界的高度关注。在互动交流环节,师生们就新国家形态的生成动力、社会的反应、廉政建设、权力监督等议题与桑玉成教授进行了热烈交流。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02

613日,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陈仁兴副研究员做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工作坊,为师生带来题为“残疾-贫困循环圈难以打破吗?——基于云南省怒江州F县的个案研究”的精彩讲座。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张一副教授主持讲座。陈仁兴老师讲解了其团队在怒江州F县调研的实际情况,通过边缘化理论视角和个案研究方法展示了当地“残疾-贫困循环圈”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着重分享了实地调研的经验。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03

614日,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安全与风险治理研究所2023年春季学期总结与规划研讨会召开。会议由常务副所长陈琛副教授主持,学院副院长王刚教授、弓联兵教授以及研究所全体所员参会。会上,梁燕博士介绍了《公共危机管理》教材第三次统稿情况,与会人员就教材全稿进行讨论和修订,并对下一步的教材出版进行规划。随后陈琛副所长从发展规模、学术交流、教材出版、科研成果、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就研究所本学期的主要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规划。之后,华峻翊副教授围绕我国高温健康风险空间评估问题,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主要发现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与其他所员展开交流。最后,王刚副院长作总结发言。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04

615日,“未来·海洋·经典”——“通识教育活动月·院长讲坛”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举行。法学院院长桑本谦教授为师生带来题为“思想是怎样演化的:《法律简史》的写作和构思”的讲座。讲座由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方奇志主持。会上,桑本谦教授介绍了《法律简史》的写作思路,以一些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并分享了个人写作的心路历程。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与桑本谦教授就福特平托车案、象限的应用、博弈论、对康德和康德主义的看法等问题展开讨论。

(法学院)

05

616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林立老师应邀做客“百川讲坛”,为学校师生带来题为“采风南洋:殖民地时期新加坡的竹枝词”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傲寒老师主持,熊明教授等多位师生参会。会上,林立老师指出,竹枝词是记录当地风土民情的诗歌体裁,功能上类似于各地方志,并出现在部分方志中。林立老师从竹枝词的创作传统、功能;竹枝词作者如何通过诗作反映战前新加坡的风土与社会现状,以及从中国来的移民诗人的南洋想象、在地经验、写作意图和态度;新加坡文坛领袖诗人邱菽园的竹枝词三部分展开讨论。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6

617日,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王启梁教授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为学校师生作题为“建筑与规范秩序:法律人类学的观察”的讲座。讲座由法学院院长桑本谦教授主持,80余位师生参会。王启梁教授从建筑与法律的相似之处切入,对建筑与法律的客观属性进行了深度剖析,并讨论了建筑作为国家的规制对象与法律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王启梁教授从法律人类学的观察视角重新审视建筑与规范秩序的关系,指出不管是法律还是建筑的研究,最终还是要回到生存之道、文明之路、生活之问上。

(法学院)

07

617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雷磊教授应“海大人文讲坛”之邀,为学校师生作题为“ChatGPT与法律人的主体性危机”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法学院院长桑本谦教授主持,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及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80余位师生参会。会上,雷磊教授认为“ChatGPT将取代法律人”的挑战是虚假的,并从语言模型、计算能力和意识世界三方面进行论证。人的自我意识的自我封闭和人的自由意志的逐渐放弃成为ChatGPT等强人工智能带来的忧虑。在互动交流环节中,师生们踊跃提问,雷磊教授一一解答。

(法学院)

08

        617日,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陶久胜教授应邀为学校师生作了题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选题与申请书撰写漫谈——以外国文学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贺爱军教授主持,百余名师生参会。会上,陶久胜教授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结合课题申报的亲身经历,从“如何读懂选题征集指南”“如何解读选题招标公告”“如何撰写选题推荐表”“如何进行课题设计论证”四大部分进行讲解。在问答环节,与会师生结合课题申报的相关问题与陶久胜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外国语学院)

09

619日,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郑戈教授应“海大人文讲坛”之邀,为学校师生作题为“工智能与法律的未来再思考”的讲座。讲座由法学院院长桑本谦教授主持,70余位师生参会。会上,郑戈教授首先讨论了当今数字化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机共生和人机交互现象,用被称为“人在回路human-in-the-loopHITL)”的基本法律原则回应人机交互的生态治理问题,并以自动驾驶汽车和ChatGPT的一系列真实应用场景为例进行人工智能应用讨论。最后,郑戈教授以五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原则作结,强调只有从生态、系统、结构和行为层面同时入手,才能搭建起确保科技向善的法律系统。

(法学院)

10

619日,韩国成均馆大学陈在教教授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为学校师生作题为“海外韩国学如何进行?”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李海英教授主持。会上,陈在教教授指出海外韩国学要以“韩国”为中心,向以人文、社会经济为中心的社会科学以及跨越文化的融合学科迈进。中韩应扩大相互之间的联系,扩大人员交流,以便与海外韩国学系开展联合项目。海内外韩国学工作者需要以海外韩国学的扩散为契机,继续寻找在世界学术场上独立传播的具体方案。

(外国语学院)

11

62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麻宝斌教授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为师生带来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公共管理教育变革”的精彩学术讲座。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刚教授主持讲座。麻宝斌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切入点,分享了以公共管理学科立德树人为核心的主要内容。麻宝斌教授系统回顾了公共管理教育的三个阶段,并以此为前提,指出人与人工智能机器的区别在于有无健全的人格,强调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公共管理教育需要回归人性,培养健全人格。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师生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政府变革、人才培养、职业发展等议题与麻宝斌教授进行了热烈交流。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12

621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一多诗歌中心、通识教育中心主办的“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诗歌写作”专题讲座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举办。北京师范大学谭五昌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讲座由一多诗歌中心主任于慈江教授主持。会上,谭五昌教授围绕“当前诗人应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写好新诗”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重点强调了“全球化”“本土经验”“中国经验与本土意象”这三大关键词。谭五昌教授以任洪渊、安琪等当代诗人的创作为例,呼吁师生们在创作时关注语言方式、表现手法与技巧层面等内容。

(一多诗歌中心)

13

621日,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主办的“语言文字沙龙”第27期开讲。学院陈永生副教授受邀为师生作题为“谈古汉字与古埃及圣书字的几点差异”的学术报告。陈永生副教授在古汉字和古埃及圣书字都是以图表意、借图谐音、意音综合的以图记语方法的共同点之上,着重讨论了两种文字在造字法上的三点主要差异,加深了现场师生对两种文字性质的认识。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14

622日,《语文报》总编辑任彦钧应邀做客“百川讲坛”,为学校师生带来题为“创意写作与创造性人才的养成”的讲座。讲座由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负责人刘怀荣教授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刘健及众多师生参会。会上,任彦钧老师指明创意写作与创造性人才的养成之间有密切关系,并阐释了创意写作这一概念,梳理其发展过程。任彦钧老师提出高校的创意写作可以反哺中小学作文教育,并强调了创意写作在时代大背景下的三个重要作用。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15

622日,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百川讲坛”——“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的文化魅力”专题讲座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海平老师主讲,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负责人刘怀荣教授主持。会上,高海平老师通过时代背景、成名史、职业生涯、人际关系和创作成就等五个板块解读苏东坡的文化魅力。最后,高海平老师指出,苏东坡身上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我们要学习他看待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与人为善的胸怀和高远的人生境界。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16

623日,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张书维教授做客“百川讲坛”,为学校师生作题为“行为治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行为指南’”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李燕教授主持,60余名师生参会。张书维教授对行为公共管理学及行为公共政策的缘起进行简要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详细阐释了行为治理的概念。张书维教授结合自身研究成果,分享了生育意愿助推、公共卫生遵从助推及环保行为助推等相关研究,对行为治理的研究内容展开延伸讨论。在互动交流环节,张书维教授就助推与其他政策工具的区别与联系、如何针对政府官员的展开行为研究以及行为治理研究方法等方面与现场师生交流。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17

626日,由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主办的“测试语言复杂度与二语学习者语篇难度对比判断之间的关系”学术沙龙在外国语学院举办。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应用语言学系陆小飞教授担任主讲人。团队陈颖教授主持沙龙。会上,陆小飞教授简要介绍了语言复杂度的概念以及在书面语中评估语言复杂度的三个维度,即词汇丰富度、句法复杂度和语篇复杂度。随后,陆小飞教授详细介绍了该研究主题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启示与展望。最后,陈颖教授作总结发言。

(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

18

627日,美国凡萨大学都文伟教授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为学校师生带来题为“元代戏剧与西方名家的互动”的精彩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萌羽教授主持,来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的30余名师生参会。都文伟教授从中国戏剧简史、元代与南戏入手,回顾了元代戏剧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元代戏剧在西方传播的途径。都文伟教授以元杂剧和元代南戏为例,探讨中西方戏剧文学主题的新意,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西方现代戏剧中利用中国传统戏曲表现手法的意义。在互动交流环节,师生们就《灰阑记》的改编、西方对中国文本改编中存在的东方主义和身份认同问题等与都文伟教授展开交流。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19

628日,由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主办的“二语习得中的工作记忆:一项系统综述”学术沙龙在外国语学院举办。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二语与外语教育专业李少锋教授担任主讲人。团队李景娜副教授主持沙龙。会上,李少锋教授对工作记忆的定义及构成进行讲解,并强调了工作记忆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系统梳理工作记忆在二语阅读、词汇、听力、口语、语法、写作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李少锋教授认为语音短期记忆对词汇和语法学习有预测作用;执行工作记忆对阅读、听力、词汇、语法学习有预测作用;执行工作记忆会影响理解,但存在门槛效应;工作记忆对初级阶段的学习有预测作用。问答环节,李少锋教授与参会师生进行深入交流互动。

(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

20

629日,由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主办的“视觉材料评论的修辞语步与短语分析”学术沙龙在外国语学院举办。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应用语言学系陆小飞教授担任主讲人。团队刘颖颖副教授主持沙龙。会上,陆小飞教授通过回顾不同学者的相关研究,系统介绍了研究背景,并从研究设计、研究结果以及研究启示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陆小飞教授提出该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

21

630日,由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主办的“视觉材料评论的修辞语步与短语分析”学术沙龙在外国语学院举办。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二语与外语教育专业李少锋教授担任主讲人。团队闫海娟副教授主持沙龙。首先,李少锋教授系统梳理了语言学能研究的定义、特征、测量方式、理论以及相关实证研究。随后,李少锋教授介绍了隐性学能概念在基于使用的理论、互动理论以及技能习得理论等经典二语习得理论之中的体现,从理论角度指出隐性学能研究的必要性。最后,李少锋教授从诊断学生学习困难、改善教学质量等角度指出了学能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

22

71日,浙江大学求是特聘科研岗教授陈国权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为师生带来了题为“广义政府论:基于功能性分权的国家制度分析”的学术讲座。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刚教授主持讲座。陈国权教授从“国家”的概念理解与界定入手,围绕政党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分别介绍了西方与中国的理论观点,并由此提出中国特色的“国家”概念。随后,陈国权教授介绍了功能性分权这一核心概念,包括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分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陈国权教授对 “如何理解中国‘政府’”这一问题作了总结概括性解答。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23

74日,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孙萍教授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为师生带来题为“MPA高质量人才培养与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学术讲座。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琪教授主持讲座。会上,孙萍教授结合公务员整体现实对MPA教育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围绕“一流”专业建设主题,从学科设置以及学校对专业的正确认知与解读方面深入讨论,最后结合新文科、双一流的背景与公共管理专业建设系列工程的主要标准对“一流”专业建设提出具体建议。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24

75日,美国雪城大学Maxwell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系马颖毅教授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为师生作题为“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the Future of Education”的学术讲座。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周兵兵副教授主持讲座。马颖毅教授首先从个人的跨学科学术经历谈起,剖析了雪城大学Maxwell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何以能成为雪城大学的一流学院、拥有世界一流学科以及富有特色的跨学科中心和项目。最后,马颖毅教授以其所在的Moynihan全球事务研究所和政策研究中心的运行、“中美对话”新课程建设为例,进一步解读了跨学科研究和教学开展的路径。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