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外培研究团队赴绿春县开展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者:李凯发布时间:2024-08-22浏览次数:27

“云梯”深处,心手相连。2024年8月,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师生一行赴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开展“云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青少年交流交往交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项目被列为全国重点团队,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专项,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贡献海大马院学子的青春力量。

一、聚焦关键问题:兴边富民正当时民族团结谱新篇

实践团第一站来到绿春县民族宗教局同李春林副局长开展调研座谈。双方就绿春县少数民族概况、哈尼族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以及落实《关于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意见》等情况进行详细交流,为研究民族性与现代性关系收集到丰富一线素材。

随后,实践团走进绿春县乡村振兴局进行调研。副局长钟良介绍了绿春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效、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等情况。在感受绿春边境幸福村蝶变的同时,实践团成员也真切感受到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推动绿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

            实践团在绿春县民族宗教局开展座谈交流 


二、探索发展路径:教育帮扶共聚力人才招引促振兴

围绕青少年教育问题,实践团走进绿春县教育体育局开展座谈。副局长陈立福介绍了绿春县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如何通过跨省域教育实现资源共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的经验做法。

此外,实践团成员还走进绿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朱艳春介绍了绿春县探索就地就近就业组织化程度提升的有效路径,充分利用乡情纽带与资源优势吸引青年人才回归。

 实践团与绿春县委党校工作人员开展调研 


三、深入文化腹地:千年文化传薪火民族风情绽光彩

立足当地丰富的哈尼族文旅资源,实践团成员专程前往绿春县博物馆与阿倮欧滨森林公园进行考察。

在绿春县博物馆,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玛简收》作为绿春传统民间文学的独特文化魅力;与文物“对话”,置身于宏伟壮阔的民族史诗中在阿倮欧滨森林公园,成员们在云海幻境中切身体悟哈尼文化的特色风情,从千年前哈尼族的历史足迹中挖掘民族团结进步力量。

 实践团参观绿春县博物馆 


四、点亮希望之光:山海相连沐童心送教下乡见真情

实践团最后一站走进绿春县大兴小学,联合海大研究生支教团开展“拥抱蓝色海洋”主题送教下乡活动。

团队成员阚昊和王雅萍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宣讲团骨干成员,分别带来了浩海求索是,谋海济国功”和“百年忆史厚德,笃志勤学致远”的主题宣讲,向学生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讲述了百年海大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的峥嵘之路,引导从小生活在边境内陆地区的哈尼族学生提升海洋意识,勉励学生们发奋学习,走出大山,用自身所学建设家乡。

在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寓教于乐,异彩纷呈的海洋图片展示与生动形象的现实案例讲解相映成趣,同时成员们积极与学生互动,向大兴小学学生们发放中国海洋大学明信片、贴纸等文创产品,调动了学生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营造了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

山海相拥,携手前行。实践团成员们秉承“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的校训精神,在启润童心的同时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间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奉献青春力量,践行新时代海大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实践团与海大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大兴小学学生合影留念 


此次实践团之,成员们用双脚丈量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将党的创新理论播撒在绿春大山深处。未来,实践团将始终坚持知行合一以实际行动共绘民族团结与发展的壮丽画卷。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