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海策论”专题学术沙龙第五场举办

发布者:李凯发布时间:2024-10-19浏览次数:10

1015日上午,“问海策论”专题学术沙龙第五场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术报告厅举办。本次沙龙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海洋强国与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的内在关系、发展内涵及建设路径等内容开展研讨。管理学院刘佳教授和文科处轮值召集人李凯共同主持会议。

首先,文科处董跃处长介绍了当前国家和学校的发展新形势和人文社科发展的新方向。他表示,学校正致力于通过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建设新型科研机构,实施科研人才工程等举措,促进文理学科交叉,以有组织科研推进文科高质量发展。接着通过“挑战和机遇”“特色和优势”“智库和科研”“量化和使命”“组织和结构”五个关系的解读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阐释,并期待老师们能够通过本次沙龙充分交流研讨,产出具有学术创新价值、服务决策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的研究成果。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不同学科领域角度依次发言,其中学校新组建的跨学科创新团队负责人及代表进行了重点发言。

刘佳教授介绍了新技术数字经济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旅游大会中提出“加快建设旅游强国”,与海洋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是相统一。目前团队通过文旅融合、文理交叉的途径,开发海洋旅游资源课程,服务海洋旅游产业发展。

基础教学中心王海涛教授介绍了团队过去十年来通过教育质量监测项目服务地方的情况。他表示,团队将依托当前数字化发展大势,聚焦数字化教育评价、教育大数据挖掘分析、教育数据治理三个方向有效服务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管理学院张瑛教授表示,团队自成立以来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充分发挥智库功能,始终将培养青年人才作为团队重要使命,未来将继续在海洋强国的建设中取得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和科技强国的新成绩。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韦春喜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对新文科建设打破传统研究范式、激发科研活力的理解,介绍了团队的研究情况。他认为,团队在探究先秦以来制度变革与文化意识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培根铸魂,具有科研学术和教书育人上的丰富意义。

管理学院卢宝周教授结合当前数字化发展趋势,分析了团队发展问题,并主张团队围绕优势领域凝练研究方向,积极融入该领域的学术共同体并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张云昊教授就教育和学术研究中的短期主义与长期主义的矛盾展开讨论,并结合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和隐患介绍了当前团队从事的公共政策领域的应对方案和体系。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杨振姣教授介绍了团队在陆海新通道方面的研究情况,她表示,在当前外部环境剧烈变化的环境下,海洋强国需要有破局的战略和持续努力的态度,“一带一路”是国家实现一系列战略目标的关键抓手。团队将持续做好战略研究和对外交流,努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外国语学院贺爱军以翻译地理学为例介绍了跨学科研究范式。他表示,团队相关研究不仅对人文地理科学及文化交流具有丰富价值,对于建构翻译地理学角度上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具有深刻意义。

与会老师科研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最后,文科处席静副处长总结发言。她表示,本次学术沙龙达到了预期效果,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论教育》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阐释,结合研讨内容撰写理论文章、咨政建议、学术著作等。学校将加强文理融合的体系建设和路径探索,为服务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人才强国和科技强国做出海大贡献。

来自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基础教学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海洋发展研究院等单位的50余名教师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