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社科半月谈丨2024年第12期

发布者:李凯发布时间:2024-10-18浏览次数:10

头条

01

9月11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公布了2024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名单,学校共有13个项目获批立项,其中规划基金项目3项、青年基金项目9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
  其中,管理学院获批3项,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中心各获批2项,经济学院、法学院各获批1项,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语言学、艺术学、交叉学科、国际问题研究等学科。  

(文科处)


新闻

01

 

9月4日,《青岛文化通俗读本》相关问题研讨会在文新楼319室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承办。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旅游学校的1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团队负责人刘怀荣教授主持会议并致辞,与会老师依次陈述了所执笔大纲的写作思路、立论依据、出发点、侧重点,重点围绕相近章节如何互补而不重复,如何选择典型专题,如何确定较为统一的结构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


02


9月5日,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蠡海”学术沙龙—“先秦乐教演变与孟子音乐思想探论”在文新楼321室举办。本次沙龙由2024级古代文学博士生程诺主讲,12位硕博士研究生参会。团队负责人刘怀荣教授评议并做总结,他指出论文应该有明确的选题依据,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出新”;拟定文章大纲要突出重点,并指出准确表述的重要性,与会学生受益良多。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


03

9月5日极地与深远海问题研究团队负责人刘惠荣教授应国家博物馆“国博讲堂”邀请,作了题为“中国参与国际极地治理的贡献”的专题讲座。刘惠荣教授以“四十载春秋铸就中国极地事业”为起点,系统梳理了中国参与极地国际治理的身份定位、总体目标、宗旨和原则。

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公众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极地考察历史和成就的机会,也展示了中国在国际极地治理中的重要角色和积极贡献。讲座现场反响热烈,参与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极地与深远海问题研究团队)


04


9月10日上午,由海洋资源经济研究团队举办的“科研启航:方法、实践与成长”学术沙龙顺利举行。此次沙龙特别邀请了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气候变化与自然碳汇研究中心迂婕主任、海洋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赵亚楠、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周宇飞以及刘威做学术报告。会议由海洋资源经济研究团队负责人李京梅教授主持,海洋资源经济团队部分成员以及硕博研究生4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沙龙。团队将进一步依托团队建设平台,定期进行学术交流,碰撞思想火花,以高水平科研成果为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贡献海大智慧、提供创新方案。

              (海洋资源经济研究团队)


05


6月20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刊发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马树华教授撰写的题为《激发海洋活力   续谱明珠华章》的文章。马树华教授通过青岛保持活力的历史之根、优势条件、基石、智能保障四方面,阐述了青岛与海洋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海洋强国”的强调将为青岛的发展提供新动能。

(“观海听涛”)

06


9月13日,山东软科学优秀科技成果奖励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度山东省软科学优秀科技成果奖获奖名单。中国海洋大学共有17项成果参加评选,9项成果获批2023年度山东省软科学优秀科技成果奖,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山东省软科学优秀科技成果奖由山东软科学研究会设立并组织实施,是面向山东省广大软科学研究人员设立的固定科学技术奖(每年一次)。根据《山东软科学优秀科技成果奖励办法(试行)》,本年度共评选出获奖成果共计108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60项。

山东软科学优秀科技成果奖励委员会


07

9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名单,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公文副教授申报的“东南亚国家中华海洋文化认知与传播效果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4BH168)获批一般项目立项,项目经费为20万元。“东南亚国家中华海洋文化认知与传播效果提升研究”项目旨在深入研究东南亚国家受众对中华海洋文化的认知、认知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情感反应等,评估当前中华海洋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华海洋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以及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海洋文明交流互鉴。

(文科处)


讲座

01

9月4日,应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翼青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的讲座,共有50余名师生参会。计算机作为一种亚文化在工程师群体中诞生,进而为互联网和可视化计算机创造了条件。这个过程里个人的浪漫主义构建了名为“自我驱动的愉悦”的情感结构,而个人浪漫主义与市场的结合却引向了新自由主义的重生。讲座最后,胡翼青教授对现场老师、同学的提问作出了一一解答。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2

9月4日上午,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常健教授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在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报告厅做了题为“公共领域的风险管理”的讲座。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刚教授出席,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张一副教授主持,宋文红、陈琛、周兵兵、黄杰、王宇环、许阳、岳桓陛、胡馥妤、杨晓昕、王通、王雪、陈昭、魏达、裴新伟、崔露心、付丽媛等80余名师生参会。
常健教授首先阐述了公共治理中隐患消除与风险管理两大思路,并探讨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随后,他对风险管理中的防控型策略与平衡型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详细讲解了各策略的适用场景和功能,取得良好效果。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03

9月5日,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天元讲席教授朱苏力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以“我们时代的法律”为主题,在法学院335模拟法庭为300多名师生作报告。本次讲座由法学院院长李晟教授主持。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健教授与来自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的专家出席讲座。

朱苏力教授指出,我们现在正处于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时代的法律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但我们的想象力很容易局限于过去制定的法律,今天的法律是过去的知识是不能涵盖的,所以需要我们去创造,甚至是跳出前人的法律独立地去创造。面对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时代的中国问题,要有预判能力,要允许新制度的尝试和试错,同时也保持谨慎。未来是开放的,而且中国的经验有可能是世界的。
(法学院)

04

9月10日,应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翼青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做了题为“平台世界的崛起与新闻真实性的危机”的讲座,共有50余名师生参会。

胡翼青教授首先从本体论到认识论来探讨新闻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是一种再现真实,所以它是一种认识论,是一种共识。胡翼青教授紧接着探讨了新闻真实性的当代困境。胡翼青教授表示,人类将有可能从自信的新闻真实性的提供者,沦落为质疑机器提供信息准确性的评估者,从而从新闻的积极真实性走向新闻的消极真实性。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良多。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