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社科半月谈丨2025年第3期

发布者:李凯发布时间:2025-04-26浏览次数:10

新闻

01


3月19日,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会文”学术沙龙第35期—“传记与小说前沿问题专题研讨会”举办。沙龙聚焦古代、近现代以及比较文学等领域,围绕传记与小说前沿问题进行研讨。团队负责人熊明教授,团队成员张治教授、刘秀玉教授、薛海燕教授、马宏伟副教授等30余位师生参会。研讨会延续跨学科对话传统,贯通中西学术视野,与会师生通过严谨的学术探讨,在文本细读、方法论建构及理论阐释等层面取得实质性推进,为传记与小说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

02

3月22日,中国海洋大学在崂山校区举行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雪鹏出席会议并致辞。

王雪鹏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事业发展情况。他指出,本次研讨会在学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之际举行,紧密结合学科特色和领域前沿,围绕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主题,对于深入研究新时代国土空间治理改革、国土空间治理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的海大模式、回答好优秀海洋人才培养的时代课题具有积极意义,希望与会师生和专家学者通过研讨充分交流、启迪思路、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为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在学科发展圆桌会议环节,土地资源管理学科负责人杨洋以“中国海洋大学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现状与挑战”为主题作了专题汇报。与会专家围绕师资队伍建设、学科范式转型、科研平台建设及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观海听涛”)

03

3月25日,文科处处长董跃、副处长席静一行来到管理学院智能资本配置与产业互联网运营实验室开展实地调研。管理学院院长王竹泉教授、党委书记金天宇教授、副院长贾凡胜教授、副院长万骁乐教授及科研团队代表参会。

座谈会上,王竹泉院长系统介绍了实验室建设情况。金天宇书记强调了实验室建设的四个战略基点。董跃处长充分肯定实验室在学科交叉领域取得的进展,并希望实验室未来更加突出海洋特色优势,深化与海洋自然科学重点团队的交叉合作,不断凝练研究方向,进一步提升为相关行业以及知名企业的服务水平,学校将持续支持实验室建设,力争将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文科实验室。未来管理学院将进一步凸显海洋特色加速推进文科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更具显示度的创新成果。

(管理学院)

04

3月26日,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会文”学术沙龙第36期—“‘女子论说’的近代际遇”成功举行。本期沙龙由团队成员黄湘金教授主讲,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负责人熊明教授,团队成员薛海燕教授、张治教授、刘秀玉教授、马宏伟副教授等30余位师生与会。本次沙龙,黄湘金聚焦“‘女子论说’的近代际遇”,分别从“女子论说”的兴起、与女性社会的互动以及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展开本次讲座,参会人员围绕主讲报告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良好效果。

(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

讲座

01

3月19日,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寿桐教授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厅做了题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温奉桥教授主持。澳门科技大学林伟教授,文科处副处长席静,文新学院党委书记周妮妮、熊明教授以及师生代表参会。

朱寿桐教授围绕“在多元文化碰撞与技术革新的当下,如何通过方法论的革新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这一命题展开探讨,从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1980年代“方法论热”等方面进行梳理和阐述。朱寿桐教授强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需扎根本土传统,在吸纳西方理论时避免被同化。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2

3月21日,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范大祺受邀主讲“海大人文讲坛”,做了题为“数智化时代培养高端翻译人才成为‘四者’”的报告。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颖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许玲玲、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国家翻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任东升教授等30余人参会。

范大祺教授指出,在国际传播数智化发展的新形势下,翻译人才应努力成为四类人才:一是新国际形势下更加自信的中国话语建构者;二是新技术条件下更有效率的中国形象塑造者;三是新舆论环境下更为主动的中国文化传播者;四是新时代背景下更善交流的中国主张宣介者。讲座为培养适应数智化时代需求、讲好中国故事的高端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与会师生表示受益匪浅。

(外国语学院)

03

3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史培军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做了题为“灾害风险科学与地球系统风险研究”的学术讲座。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刚主持讲座,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余名师生参会。
史培军教授介绍了全球与中国主要自然灾害与综合自然灾害风险区域规律、地球系统风险研究现状与展望等相关内容,为公共安全治理提供了新视角。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04

3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静爱教授应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在图书馆第一会议室做了题为“教学创新与育人实践——以区域地理课程为例”的报告。本次讲座由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刚主持,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余名师生代表参会。

王静爱教授通过展示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青藏高原MOOC建设等典型案例揭示数字技术赋能教材建设的多重路径,为学科育人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05

3月24日,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在图书馆第二会议室做了题为“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投身新时代国传实践”的报告。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于国栋教授主持,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品牌传播部主任李建华、中国外文局翻译院新技术发展部主任梁倩如以及260余名师生参会。

黄玉龙从新时代“环境友好型发展”和“传递友好互惠形象”的特点出发,系统阐释了当前国际传播的可持续发展观之新、美美与共叙事观之新、双向融通传播观之新。他表示,外语专业学生应主动担当时代使命,做到“内知国情、外晓世界、融通中外”,真正将语言能力转化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在智能化浪潮中坚守人文温度,做有思想、有情怀的复合型高端外语人才。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