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荟萃| 赵昕、潘艳艳、丁黎黎:《风暴潮灾害的巨灾债券定价与运作模式》

时间:2020-11-17浏览:427

赵昕、潘艳艳、丁黎黎:《风暴潮灾害的巨灾债券定价与运作模式》



本书是赵昕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沿海地区在推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海洋灾害的严重威胁,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绝大多数特大海洋灾害都是风暴潮造成的。如何加强海洋灾害风险管理,制定科学的灾害损失补偿策略,最大限度地减轻风暴潮造成的经济损失,整合政府、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散能力,实现最大范围地拓宽防灾减损渠道,最大效用地提高风暴潮巨灾的损失补偿能力,已成为我国健康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极为严峻和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主要内容

著作《风暴潮灾害的巨灾债券定价与运作模式》以“理论基础-风暴潮巨灾债券发行的现实基础-风暴潮巨灾债券运行模式-风暴潮巨灾风险损失分担-风暴潮巨灾债券融资规模测度-风暴潮巨灾债券定价”为研究轴线,依托巨灾风险管理理论,综合金融学、统计学、博弈论、灾害学等多学科知识体系,系统研究了风暴潮巨灾债券的发行现实、运作模式、损失分担博弈、融资总量以及不同利率条件下的风暴潮巨灾债券定价问题,为我国风暴潮巨灾风险管理和巨灾债券在海洋灾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1.我国风暴潮巨灾债券发行的可行性分析

一是风暴潮巨灾损失在我国空间分布广泛,而且损失额度的年际变化较大。二是我国现行的以财政资金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风暴潮巨灾损失补偿方式给国家造成较大的财政压力,而且商业保险承保能力的有限和海洋灾害巨灾再保险供给的不足等均为发行风暴潮巨灾债券提出现实必要性。三是近年来全球巨灾债券发展迅速,巨灾债券发行量自1998年至2007年的十年间,1998年至2005年在小幅波动中平稳发展,2006年和2007年发行量大幅增长,截止2007年末发行量增长了约10倍,2009年之后全球巨灾债券发行量稳态上升,在2014年达到新的发行高峰。全球巨灾债券的发行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风暴潮巨灾债券的发行提供了实践的经验借鉴。

2. 风暴潮巨灾债券运作模式设计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对风暴潮巨灾债券的运作模式进行构建,确定了参与巨灾债券的机构与个体,剖析了我国风暴潮巨灾债券的发行方式。鉴于风暴潮灾害的巨灾属性,风暴潮巨灾债券的运作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支持。政府作为灾害风险分散的支持与发起人,需要在风暴潮巨灾债券运作筹备的前期给与政策上的扶持与倾斜,积极创造良好的资本市场债券发行秩序与规范,宣传风暴潮巨灾债券的良好投资前景,培育风暴潮巨灾债券的市场接受程度。与此同时,政府在把握风暴潮巨灾的损失概率和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相应水平的巨灾保费和债券利率,向保险市场参与者和资本市场参与者发出有利信号,从而帮助修正它们对于风暴潮巨灾风险概率的先验信念,积极参与到风暴潮巨灾风险分散活动中。

3. 风暴潮巨灾债券融资规模总量测度

基于POT——GPD模型刻画风暴潮巨灾风险损失的厚尾性特征。借助均值超出函数(MEF)指数Q-Q图与厚尾分布的诊断风暴潮巨灾风险损失分布拟合有效性检验。基于在险价值思想,测算不同分位数下,风暴潮巨灾债券的损失规模。并据此得到不同参与主体的风暴潮巨灾损失的分担份额。当风暴潮巨灾损失处于13亿元以下时,巨灾风险的损失可以由国内保险公司承担,当直接经济损失介于13亿元与49亿元之间时主要由再保险市场承担;49亿至694亿的损失可考虑通过资本市场发行风暴潮巨灾债券进行转移。

4. 固定利率条件下单事件触发风暴潮巨灾债券定价

基于构建固定利率条件下单事件触发风暴潮巨灾债券的现金流贴现模型和损失触发条件,分别对本金有风险债券、本金部分有风险债券、本金无风险债券三种类型的风暴潮巨灾债券进行单期和两期定价,从定价的结果来看,巨灾债券的价格随着损失触发值的增加而提高,随着市场利率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息票率的增加而增加。

5. 随机利率条件下多事件触发风暴潮巨灾债券定价

基于委托代理定价模型,选取风暴潮巨灾损失触发的两变量指标(直接经济损失和受灾面积),采用Clayton Copula函数构建了多事件触发的联合分布并运用Kendall秩的非参数估计。再次,进行风暴潮巨灾债券定价数值模拟。基于Vasicek随机利率模型结合Monte Carlo模拟对风暴潮巨灾债券进行跨期定价。结果表明:在只有成熟期限不同的情况下,多事件触发巨灾债券的价格随着期限的增加而下降;在考虑随机利率的情况下,长期利率均值对债券价格影响明显,可能会出现成熟期较长(如不少于3年)的产品出现,远期利率在该类债券定价模型中应更受重视;各类债券的价格受随机利率波动率的影响较为微弱。

  

二.重要成果

1. 拓展传统单一救助模式,设计了风暴潮巨灾风险损失分担策略

通过构建不完全信息风暴潮巨灾风险分担各方参与主体的得益函数,求解信号传递博弈模型下完美贝叶斯均衡策略组合,给出风暴潮巨灾风险损失分担中政府、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最优行为策略选择。博弈分析结果表明,政府部门通过和私人保险市场、资本市场的合作,不仅可以对巨灾债券等衍生品的发行及赔付提供支持,而且对巨灾风险管理采取的干预措施将会更加有效。巨灾风险的分担需要投保人、商业保险公司、投资者多方参与,因此实行分离均衡策略是相对较好的策略。

2. 构建Fourier级数扩展模型,刻画了风暴潮巨灾损失的运动规律

应用Fourier级数扩展模型,对风暴潮巨灾损失的时间路径进行描述,揭示了在周期性致灾因子与长期致灾因子的作用下,风暴潮巨灾损失的周期性与非收敛特征。基于风暴潮巨灾损失的变动趋势所蕴含的线性与非线性趋势,在Fourier级数模型中嵌入时间趋势项,构建线性与非线性相结合的Fourier级数扩展模型,求解出我国风暴潮巨灾损失的时间路径方程,进而从损失波动的数理原理出发,定量描述了风暴潮巨灾损失的运动规律和内在特征。

3. 基于利率变化特征,给出了风暴潮巨灾债券的定价手段

对于风暴潮巨灾债券的定价进行了多种条件的验证,完成了随机利率条件下的多事件触发风暴潮巨灾债券定价。基于风暴潮巨灾特征,构造联合分布函数Clayton Copula,利用非参Kendall秩相关系数与Copula函数生成元之间的关系,估计出Clayton Copula函数的参数值,刻画出多事件触发风暴潮损失分布;Vasicek随机利率模型与MC法模拟得到的不同概率条件下的现金流,完成风暴潮巨灾债券定价。

  

三.成果的价值与影响

第一,著作《风暴潮灾害的巨灾债券定价与运作模式》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突发性海洋灾害恢复力评估及市场化提升路径研究(15ZDB1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以风暴潮灾害为研究对象,基于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基本原理,将风暴潮巨灾风险管理看作一个涉及“政府-保险市场-资本市场”多种市场构成的综合网络,创新和完善了风暴潮巨灾风险管理技术,拓展了海洋灾害风险管理的思路。

第二,我国巨灾债券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海洋灾害领域的巨灾风险管理还处于探索时期。著作《风暴潮灾害的巨灾债券定价与运作模式》所研究的风暴潮巨灾债券风险分散以及定价问题也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一个新的领域的探索和讨论。著作提出的海洋灾害的债券化机制设计与运行模式已于20173月被国家海洋局战略规划与经济司采纳并应用于国家和地方海洋灾害风险管理及损失补偿机制设计与建设。

第三,本书提出的重要研究成果对我国海洋灾害的债券化机制设计与运行,特别是缓解现有财政救灾资金压力,提供了科学、实用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更极大促进了我国海洋灾害金融市场化推进的长效机制建立;体现了服务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研究价值;对于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四.作者简介

赵昕,196411月生,辽宁锦州人,理学博士、管理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院长,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担任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共建海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海洋经济》杂志副主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青岛市政协委员。基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开拓了支持海洋经济运行的金融产品与政策设计特色研究方向。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30余项。先后在《Applied Energy》《中国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等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2016年荣获山东省第三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研究成果海洋经济发展金融支持、海洋灾害基金设计及运行机制、海洋灾害债券市场化机制设计及运行等被国家海洋局相关部门采纳应用。2018年入选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


  

潘艳艳,1986年生,博士,青岛农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应用经济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管理。


丁黎黎,1978年生,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担任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运筹学会企业运筹学分会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经济与绿色发展等。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等30余项课题。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Energy》《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4部。在海洋经济与绿色发展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理论与实践应用价值的创新性成果,为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担任自然资源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前期发展目标咨询专家。8项研究成果已被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