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朱自强教授的论文《身体美学:王蒙<猴儿与少年>的艺术超越性》为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儿童文学跨学科拓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10期发表。该刊属于《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目录(2019年版)》B级期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单位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丛刊》创刊于1979年11月,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专门性学术刊物,代表着本学科领域的最新与最高研究水平。
一、主要内容
王蒙新作《猴儿与少年》所蕴含的“猴性”和“少年性”与“身体性”有着内在、深层、紧密的联系。《猴儿与少年》所表现的身体快乐超越了单纯感官的快乐,而是身心一元的快乐。作家通过对施炳炎的“身体”和“劳动”的审美表现,完成了“创造性自我塑造”的身体书写,对自己的创作作出了新的艺术超越。《猴儿与少年》中的施炳炎是小说家王蒙的分身,这部小说的写作,是作家对“身体”的“自我”镜像所作的一次“审视”,并以此完成了与历史的和解。
本文基本框架如下:
一、王蒙心里“乐”的是什么?
二、施炳炎与“身体”的“猴儿”和“少年”
三、《猴儿与少年》的“劳动”美学
四、“身体”的“施炳炎”:王蒙的镜像自我
二、成果价值
本文从与“猴性”和“少年性”有着内在、深层、紧密联系的“身体性”这一视域,讨论《猴儿与少年》这部在王蒙小说创作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的小说。无论是语言表现中身体的狂欢性、对生命本质的讴歌,还是通过“身体”超越和重塑自我、完成对自身历史价值的确认,在身体美学的视域里,这部作品都是新鲜而又有生命底气。王蒙的《猴儿与少年》不仅对自己的小说创作具有艺术超越的意义,而且对于当代小说创作,也平添了一道独特而珍贵的审美风景。
三、作者简介
朱自强,1957年生,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名师工程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行远书院院长、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格林奖获得者。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现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儿童文学跨学科拓展研究”首席专家。
版权所有 © 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
地址:青岛市松岭路238号 电话:66786103
邮箱:wkc@o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