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治理与中国研究团队

时间:2020-12-31浏览:107

团队概况


全球海洋治理研究中的“海洋治理与中国”研究是新形势下中国海洋大学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海洋治理与中国”研究团队的前身是“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研究团队,为增强问题意识和明确研究范畴,经反复论证后改名为“海洋治理与中国”研究团队。

海洋治理源于全球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社会对海洋开发利用行为和活动的增加,呈现了一些非法、无序和不负责任的活动,严重影响海洋空间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程,所以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方法加以治理,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中国的贡献和作用不可或缺。

  “海洋治理与中国”研究团队是中国海洋大学文科类重点支持的团队之一,由来自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海洋发展研究院、法学院、经济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代表性教师组成,实施研究自主、团队合作、加强交流的动态管理模式展开各类学术研究和交流工作,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海洋治理的政治和安全、海洋法规范和中国海洋管理制度为重点,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重要决策咨询为目标,并为推进国家海洋强国建设、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目标为导向的研究队伍为己任。

   具体的运作模式和目标为:以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为研究对象,以前沿性和现实性的重大问题为切入点,整合内外资源和力量,遵循学术研究自由、科学合理分工、专业优势互补等原则,采取跨学科和交叉领域研究的方法,结合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和研究报告平台,把“海洋治理与中国”研究团队打造成为国际化、专业性的学术研究团队,并努力成为海洋治理的重要高端平台,培养相关领域和方向的博士生及博士后人才为核心任务和目标。


团队定位


   以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为对象,以前沿性和现实性重大问题研究为切入点,整合内外资源和力量,遵循学术研究自由、科学合理分工、专业优势互补等原则,通过各类内外学术活动和平台,深入研究全球海洋治理中的核心问题,结合国家实践经验,提供中国海洋治理理念和方案,把“海洋治理与中国”研究团队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全球海洋治理研究的综合性平台为目标。


研究方向

依据上述团队的定位和团队成员研究基础,“海洋治理与中国”研究团队分三个小组,相应地研究方向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并实施分组不分工,合作、合力完成任务,动态调整和适时补充的运作策略。


   1. 海洋政治与安全。本组的研究重点为海洋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及其应对,研究本领域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前沿议题,重点关注公海,聚焦国际海洋政治与安全、国际海洋制度和国际海洋治理的演化、大国之间的海洋关系、海洋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的国际关系、国际海洋冲突与国际海洋安全、海洋资源的开发、涉海国际组织、极地事务的治理等领域。

本组的研究以注重基础理论,紧密结合现实,为全球海洋治理理论发展进行开创性研究为目标,并为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己任。力争通过3-5年的建设,形成一支在国内全球海洋治理领域有相当影响规模的约10余人的研究团队。

2. 海洋法治。本组的研究重点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为基础,结合重要涉海国际组织机构的制度和规范,拓展依法治海的范畴,研究百年未有大变局下传统海洋权益争端的解决方案,以及我国海洋立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为解决国际海洋事务和海洋问题争端提供理论规范、政策建议和经验借鉴。

同时,结合团队中有关海洋中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新疆域等新兴问题的研究优势,以大海洋和新疆域的范畴展开对海洋法治的综合性和体系化研究,为国家治理新疆域做出微薄的学术贡献。

通过对国际海洋法基础理论、制度、以及最新议题的跟踪研究,在借鉴他国经验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海洋治理体系和海洋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方略和规划,为构建和实施海洋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3. 海洋管理。海洋管理组研究的方向和内容为:侧重国家的海洋战略、海洋制度、海洋政策,以及海洋治理能力建设研究,其范围囊括海洋战略规划、海洋行政体制、海洋行政执法、海洋政策、海洋权益维护、海洋治理能力评估等各个方面。在团队合作研究中,注重公共管理理论与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区域管理、基于生态的海洋管理等海洋管理理论的契合,从而发现和构建有利于中国场景、中国话语,并适用全球和区域的海洋管理理论。



团队负责人


  

金永明,男,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9月生,浙江绍兴人;法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研究方向:国际法,海洋法和中日关系。代表性作品:《东海问题解决路径研究》(2008);《中国海洋法理论研究》(2014);《海洋问题时评(第1-2辑)》(中文版,2015、2018);《海洋问题时评(第1-2辑)》(英文版,陈玲译,2017、2019);《新时代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研究》(2018);《新中国的海洋政策与法律制度》(2020),等。在《中国法学》、《法学》、《政治与法律》、《国际法研究》和《中国国际法年刊》,以及《现代国际关系》、《社会科学》、《国际观察》、《太平洋学报》和《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在《广岛法学》、《京都产业大学世界问题研究所纪要》、《早稻田法学》、《中国论坛季刊》等境外期刊发表论文20篇。主持完成海洋战略性问题研究课题16项;3篇专报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批示,8篇专报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曾任广岛大学、京都产业大学、笹川和平财团、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等单位的访问学者、客座研究员。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海洋战略研究室主任、特别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特聘研究员;国观智库资深研究员,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香港亚太研究中心研究员,东亚国际法论坛(中国)秘书长;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日本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团队成员


庞中英是国内最早关注和深入研究“全球化、全球问题和全球治理”的代表性学者。中国海洋大学繁荣工程特聘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院长。兼任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关系特聘教授、澳门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1997年获国际政治专业博士学位。曾作为“志奋领学者”留学英国,获英国Warwick大学政治学文科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曾为浙江省钱江学者、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曾在外交部直属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工作。南开大学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组建了国内高校最早的全球治理研究团队,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开设本科和研究生必修课《全球治理概论》《全球问题、全球治理与中国》等。长期活跃在重要的国内和国际学术论坛上,熟悉国际学术界。曾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访问)高级研究员和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客座教授。发表的中英文期刊论文上百篇。是欧洲最大的德国法兰克福和平研究院前院长、德国著名全球治理研究专家Harald Müller教授领衔的《21世纪的大国多边主义和预防大战:争论21世纪的大国协和》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主要参加者之一。“国际(大国)协和”一般被认为是全球治理的欧洲起源。该项目主张:为了世界和平在21世纪的全球化的世界建立以大国之间的多边体制为主的现代化的国际协和,即重建全球治理,发表后受到欧洲等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当代世界》《太平洋学报》等国内期刊的编委。曾任Globalizations(伦敦)、Global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布里斯班)等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




  贺鉴男,苗族,民革党员,法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科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先后入选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培训基地援外培训专家、国防部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专家、湖南省社科研究“百人工程”学者、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从事法学与政治学跨学科研究,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亚非学会理事、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理事、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理事等学术职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共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问题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法律科学》《法学杂志》《当代法学》《清华法学》等期刊发表CSSCI论文近50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人大复印资料(世界史)》等二次文献转载。在人民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团结出版社、湘潭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著作多部。



刘曙光,人文地理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负责人。研究方向:区域创新与国际经济合作、全球海洋治理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近年来作为项目主持人或子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等涉海研究重大项目多项,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经济地理》《资源科学》《Ocean and Coastal Management》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及权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或学术论文90篇,出版《国家海洋创新体系建设战略研究》(经济学科出版社)。



  王琪,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中国海洋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行政科学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农林水院校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协作组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治理、海洋环境管理、政府管理。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面向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海上执法能力建设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和平崛起视阈下的中国海洋软实力研究”、国家海洋局软科学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等项目25项。出版学术著作《海洋管理:从理念到制度》《海洋行政管理学》《中国海洋管理:运行与变革》《公共治理视域下的海洋环境管理研究》等10余部。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太平洋学报》《上海行政学院学报》《海洋环境科学》《海洋通报》等国内重要期刊发表涉海类论文80余篇。

  

  

  



  姜秀敏,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美国丹佛大学坎贝尔国际研究院访问学者,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1项已经顺利结项.另外独立主持辽宁省社科基金、辽宁省社科联重大项目、重点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部、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并获得大连市政府进步奖等奖项10余项。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为大连社科院特聘专家,辽宁省社科联青年专家,大连市政府第一批专业培训师资主干力量,大连市政府第一批资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政府治理与改革、绩效管理、全球治理与海洋战略、国际问题等。



  王印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兼职青岛市公共管理研究会秘书长,山东行政管理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海洋行政管理和电子政务。近年来,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中国软科学》《中国行政管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发表CSSCI来源期刊文章20多篇,出版著作1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课题9项。在提升海洋软实力方面发表论文多篇,提出并阐述和谐海洋观的内涵;首次提出并阐述海洋治理中的强政府模式;2014年提出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环保部设立“海环司”、在国土资源部设立“海域司”,在国家海洋局改革中得到证实。入选全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案例3篇,2017年被中国海洋大学海之子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

  



  王刚,法学博士,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资源管理分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管理、全球海洋治理。近5年来,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公共管理学报》《浙江大学学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行政管理》等 CSSCI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 其他省部级项目3项,市厅级项目5项。出版论著及教材2部 。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获得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次。

  



刘磊,历史学博士、历史学与国际法学博士后,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中美富布赖特访问研究学者(2018-2019年度)。主要研究领域:战后美国外交与军事政策、当代中国外交、海洋安全问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一等资助等课题多项。已在Cold War History、 《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

《美国研究》《国际安全研究》《国际论坛》等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发表核军控、海洋安全战略、国际安全合作等相关主题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网络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曾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指导本科生与研究生发表国际军控与海洋安全政策论文3篇。



  李大陆,博士,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兼职青岛国际关系研究会理事,上海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新时期中国海权发展与东亚海洋安全。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当代亚太》《太平洋学报》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项。




杨振姣,女,历史学博士,美国罗德岛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太平洋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山东省科技厅智库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现代化研究、极地安全与政治等。近年来,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在《太平洋学报》《东南学术》《山东社会科学《理论学刊》等发表CSSCI来源期刊文章十余篇,出版著作部。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海洋生态安全治理模式研究”、自然资源部极地办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软科学、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重点项目等十余项课题。最早提出中国海洋生态安全治理模式。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相符,为中国全面参与和主导全球海洋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现途径。



尹鹏,男,中共党员,人文地理学博士,讲师,兼任《地理学报》(英文版)、《地理科学》、《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等国内核心期刊审稿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海岛旅游与海岛可持续、小岛国经济社会发展等。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合作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以第一作者在《地理科学》、《经济地理》、《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