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01
近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公布了2021年度山东省社科理论优秀成果,海洋发展研究院李大海研究员申报的智库成果入选,奖励金额2万元。这是自《关于支持鼓励山东省社科理论优秀成果的若干措施(试行)》(鲁宣办发[2020]10号)实施以来,学校获得的第1项优秀成果。
(文科处)
02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第八届(2021年度)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科研成果名单,管理学院张樨樨教授申报的“人口结构危机背景下劳动就业新问题及对策研究”获得一等奖。
(文科处)
03
10月29日,由《旅游科学》编辑部主办的“旅游经济研究前沿论坛”于线上召开。本次研讨会分为一场主题演讲论坛及两个平行分论坛,旨在推动旅游经济研究包容新现象应时而变,提供深度解释并提升预测能力,构建旅游经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佳应邀以点评嘉宾身份参加本次会议,其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刘贤明以“文明城市评选与旅游经济发展: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碳?”为题作学术汇报。
(管理学院)
04
10月31日,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全球海洋治理与‘蓝色伙伴关系’构建”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九期中国海洋发展研究论坛在青沪两地召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杨剑主持开幕式。本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海洋大学师生及来自相关研究机构和院校的学者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海洋局原局长王曙光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和构建蓝色伙伴关系的历史新任务”的演讲。研讨会上,学术报告环节分“联合国海洋法与海洋治理新趋势”和“当前海洋秩序之争与蓝色伙伴关系新内涵”两个议题进行。最后,副院长杨剑作总结发言。本次会议将全球海洋治理、构建蓝色伙伴关系与海洋强国建设相结合的任务具体化,与会专家提出了很多新观点。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
05
11月4日-5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和海洋文化研究所承办的“世纪先风”学术会议——“东亚海域的网络、空间与节点:2022东亚岛屿海洋文化论坛、海港都市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线上方式成功举办。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赵成国主持,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修斌、韩国海洋大学国际海洋问题研究所所长郑文洙、木浦大学岛屿文化研究院院长洪锡俊分别致辞。来自国内外20所院校的50余位学者与会。会议期间,与会学者围绕东亚港口历史与发展、海域经济文化交流、港口与都市社会、港市文化、岛屿历史与现状、岛屿文化等六个单元作学术报告,并进行研讨。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促进了该领域的学术发展和学术交流,也彰显了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文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6
11月5日-6日,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法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国家法治战略研究院、重庆大学经略研究院协办的“世纪先风”学术会议——“时代变局中的法治与治理”学术论坛暨第十一届“法权秩序与中国道路”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在中国海洋大学和北京大学同时设立分会场。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另有200余名专家学者及本科生、研究生加入腾讯会议旁听。开幕式由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晟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强世功教授、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李广益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处长金天宇教授出席并致辞。之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陈柏峰教授作题为“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中国之治’的实践机制”的主旨演讲。本次论坛共分八个单元,共有33篇论文被宣读。会议主议程结束后,多位专家以“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议程”为主题展开圆桌讨论。会议闭幕式由李晟教授主持,重庆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唐杰副教授进行总结致辞。
(法学院)
07
11月6日,中国海洋大学“第二届海洋空间规划与海岸带综合管理学术研讨会”在青岛(线上)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海洋大学中澳海岸带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澳中心”)、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自然资源部与全国各地科研院所、中心、高校,以及中澳中心的中方、澳方代表等专家学者、学生90余人与会。开幕式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副教授、中澳中心中方副主任余静主持。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刘勇教授、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琪教授,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副司长冯磊博士,中澳中心澳方主任王小华教授分别致辞。本次研讨会分“海岸带综合管理理论与前沿技术”和“海洋空间规划国际与国内实践”两个议题进行。会议最后,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繁荣工程”特聘教授、中澳中心中方主任金永明致闭幕辞,他用“前沿性、实践性、后续性”高度评价与会专家所做专题报告及所做工作,并提出今后将更加聚焦海洋空间规划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相关研究。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08
11月10日,根据科睿唯安公布的最新一期ESI数据(论文统计时间为2012.1.1-2022.8.31),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GENERAL)学科排名首次进入全球ESI全球前1%,成为继植物学与动物学、地球科学、工程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微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之后,学校第12个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的学科,同时也是2022年以来学校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之后,第二个新增进入国际高水平行列的学科。长期以来,学校文科在发挥海洋特色优势和综合实力的同时,不断加强基础研究,促进学科交叉,本次社会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客观反映了近年来学校文科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观海听涛)
讲座
01
11月3日,应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邀请,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泳以“线上”形式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为师生带来题为“事物如何变得流行”的讲座。讲座上,胡泳教授以“流行”为核心议题展开话题。胡泳教授首先指出,作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流行从来没有完整和完美的公式,但流行背后还是有规则可循。例如流行永远处于某种“半混沌”状态,热门产品诞生于流畅性与新颖性的结合。在这一认识基础上,胡泳教授介绍了“MAYA原则”、最近发展区(ZPD)、“曝光效应”与最佳新奇度的概念及其应用实例,为同学们揭示了流行背后的秘密。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2
11月3日,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泳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为师生带来题为“共读《论摄影》——探讨摄影的本质”的讲座。讲座伊始,2021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齐夏领读了苏珊•桑塔格的著作《论摄影》,对书的章节与内容进行梳理。领读结束后,胡泳教授向同学们分享了他对《论摄影》和苏珊·桑塔格的诸多精彩见解。胡泳教授指出,在《论摄影》中桑塔格不仅仅探讨了影像,而且触及了现代性,触及了现代人的生存境况。用桑塔格的话来讲,就是拍照与世界的关系变成了一种慢性窥淫癖的关系。胡泳教授认为这是桑塔格对我们现行的生活方式所做的一个最悲哀的评估。接着,胡泳教授推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桑塔格传:人生与作品》《关于他人的酷刑》等作品,带领同学们向更加开拓的视野进发。讲座最后,胡泳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3
在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外专项目“儿童文学研究国际高端专家引进计划”的支持下,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团队组织策划了“凯伦·科茨教授系列讲座”。11月4日,第一讲“多模态儿童文学中的乐趣与危险”成功举办。讲座由团队成员徐德荣教授主持,来自全国高校的近百名师生参加讲座。讲座伊始,科茨教授指出,儿童文学是一种多模态的文本类型。随后,科茨教授提出了儿童文学文本运作的三种模式,即呈现模式、内容模式和情感模式。接着,科茨教授向在场听众提出了一些能体现个体不同世界观的开放性问题。讲座最后,科茨教授与在场听众进行了积极互动,并解答相关疑惑。科茨教授前沿的研究内容和生动形象的讲解,让在场听众备受启发。
(儿童文学研究团队)
04
11月4日,国际知名会话分析学家、日本名古屋大学Makoto Hayashi教授应学校会话分析研究团队之邀,通过Zoom会议平台作了题为“Explorations of Grammar and Interaction: The Case of Japanese(语法与互动界面研究——以日语互动为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团队负责人于国栋教授主持,吸引了来自国内外高校百余名会话分析研究者的参与。讲座中,Makoto Hayashi教授首先梳理了语法和互动界面研究的知识和学科背景,介绍了语篇功能语法研究、会话分析研究,以及二者的相互影响。随后,Makoto Hayashi教授以互动中的“指称问题”为例具体分析了互动问题对话轮和序列组织的作用以及日语语法如何作为解决互动问题的资源在言语交际中发挥作用。Makoto Hayashi教授指出解决指称问题和完成主要行为以维持互动的延续性是两种互相冲突的活动。在此基础上,他分析了三类指称运作机制。在互动环节,Makoto Hayashi教授对与会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于国栋教授进行总结发言。
(会话分析研究团队)
05
11月5日上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应用语言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小飞作题为“二语水平、母语背景和话题对英语学习者口语产出中句法复杂度的影响”的线上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中国英汉语对比研究会二语习得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杨连瑞教授主持。讲座通过ZOOM会议平台举行,并在bilibili视频平台同步直播,共吸引国内外参会者500余名。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陆小飞教授介绍了句法复杂度的研究背景;在第二部分,陆小飞教授详细介绍了该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工具、研究结果以及启示。该研究目的旨在评估句法复杂度计算工具分析二语口语产出的可靠性,探究二语水平、一语背景以及话题对二语口语句法复杂度的影响。最后,陆小飞教授提出该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次讲座为听众拓宽了研究思路,提供了诸多启示,也对二语写作、二语教学、二语测评与研究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
06
11月6日,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以线上形式成功举办了“语言文字沙龙”第二十期:“安大简《仲尼曰》研读”。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教研室陈永生老师、杨瑞芳老师、周硕老师以及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多名研究生共同参与。本期沙龙由张新俊副教授主持。讲座中,2022级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关梦婷对安大简中《仲尼曰》的前六支简进行导读,并提出自己在研读过程中的疑问。张新俊副教授结合传世文献和学术界的前沿研究,对《仲尼曰》每一条简文字词逐一进行深入分析,回顾学术界在竹简释读过程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为参与研读的研究生推荐了相关论文著作。最后,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7
11月8日,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语言与应用语言研究学院Anna Siyanova博士作题为“Processing of L1 and L2 multi-word expressions: Probing the role of lexical fixedness”的线上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负责人杨连瑞教授主持,吸引了100余名听众参会。Anna博士指出,此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基于短语的方法,并展示了短语连续体概念图,将短语连续体分为自由组合、搭配、习语三部分。然后,Anna博士引出现有研究的不足,从而提出此研究的两个研究问题:一是母语者和二语者是如何加工词汇固定性不同的多词表达的?二是二语水平是否会影响多词表达的加工?基于此,Anna博士进一步介绍了其研究。Anna博士的研究结果表明,词汇固定性虽然不会对自由组合的加工产生影响,但会影响搭配的加工。该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短语模型。在讨论环节,Anna博士与参会者积极互动。最后,杨连瑞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高度评价了讲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
08
11月8日,由研究生院主办,管理学院和MTA教育中心联合承办的“海大百川讲坛”系列专家讲座“旅游安全感知:结构测度与作用机制”如期举行。华侨大学谢朝武教授受邀以视频连线的方式担任主讲嘉宾。中国海洋大学旅游学系副主任、MTA中心副主任刘佳教授主持讲座,旅游学系、MTA中心及全国各地其他高校师生共计150余人在线聆听。谢朝武教授首先阐释了旅游安全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指出当前旅游安全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其次,谢朝武教授从直接测度、概念转换、情景测度和大数据测度阐述了旅游安全研究的四种感知测度方式。最后,谢朝武教授阐释了旅游安全感知的形成过程与影响效应,并提出当前旅游安全研究的趋势展望。在互动环节,谢朝武教授就如何实现英文文章从零到一的突破、旅游量表开发适用性等话题与在线师生交流。最后,刘佳教授就讲座内容进行总结,她强调要关注旅游安全事件,做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学术研究。
(管理学院)
09
11月8日,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团队组织策划的“凯伦·科茨教授系列讲座”第二讲——“世界观之于儿童文学的解读”成功举办。讲座由团队成员尹玮老师主持,团队负责人、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朱自强教授致辞,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近二百名师生与会。讲座伊始,科茨教授指出了世界观对于解读儿童文学的重要性。继而,科茨教授对世界观的定义、构成要素以及基本理念等问题进行讲解。科茨教授提到,儿童在建构世界观中会向成人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且这些问题指涉本体论与价值论的内在关联性。讲座后半部分,科茨教授主要从两本绘本——《我是小雀鸟亨利》和《鸟舍乐园——春季新款目录和安装手册》出发,向听众呈现了儿童文学在引导儿童树立积极的世界观,发挥自身独特价值,进而参与世界建构的重要意义。讲座最后,科茨教授与听众进行了热烈讨论,问题涵盖了儿童文学的多重面向。
(儿童文学研究团队)
10
11月9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莲莲应邀做客“海大百川讲坛”,于线上作题为“国际组织的制度方案”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坛由研究生院主办、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学院政治学系主任弓联兵教授主持讲座。学院院长王琪教授、郭培清教授、孙凯教授等多位老师以及来自校内外的100余人共同参会。讲座伊始,弓联兵主任介绍了刘莲莲副教授作为国际组织研究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所做出的一系列研究成果。随后,刘莲莲副教授从中国在国际组织中身份的转变出发,认为作为国际组织发起者和改革者需要深入了解国际组织创设的基本逻辑,并从国际组织宗旨设定、机构设置和行动规则三方面进行阐释。在交流互动环节,刘莲莲副教授与师生就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并回答师生疑问。最后,弓联兵主任进行总结发言。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11
11月11日,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人文学部申翼澈教授作题为“李凤焕的椒林体与《落花诗》”的线上讲座。该讲座是“中国古典文学及其海外传播”项目组系列讲座的第五期,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文科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和“中国古典文学及其海外传播”项目组共同承办。来自多所高校的多名师生与会。讲座围绕李凤焕(1710-1770)这位英祖年间的庶出诗人展开,以落花诗为中心观察李凤焕的椒林体登场的背景及其诗体的特性。内容主要分“英祖时代的新诗风与椒林体”“身份桎梏引发的悲哀意象——与李麟祥互赠的落花诗”“洪凤汉家族诗社的落花诗——李凤焕、卢兢、洪乐仁”三部分展开。申翼澈教授认为,刻削、尖锐的技巧和幽怪孤诡的面貌正是椒林体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在李凤焕的落花诗中得到了体现。最后,在交流环节,申翼澈教授和与会师生就一些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
12
11月12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张军教授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带来题为“Understanding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 Interaction of Growth Mindset, Ideal L2 Self, Boredom, and WTC in an EFL Context”的线上学术讲座。本场讲座共吸引国内外参会者500余名。讲座上,张军教授主要分享了关于二语与外语教育中积极心理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主要聚焦学生成长心态、理想二语自我、无聊情绪与二语交际意愿之间的关系。首先,张军教授介绍了其研究中的因变量二语交际意愿概念的起源、演变及研究进展。接着,他又介绍了文章中的自变量、中介变量即成长心态、理想二语自我和无聊情绪,继而呈现其研究的七个假设,并从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等几个方面展现其研究设计。最后,张军教授呈现了其研究的教学启示。
(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
13
11月12日,美国乔治城大学语言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Lourdes Ortega受“海大人文讲坛”之邀,作题为“课堂二语习得研究的新方向”的学术讲座。讲座依托ZOOM会议平台线上进行,并在bilibili平台同步直播,国内外700余名二语习得研究者参加讲座。本次讲座围绕课堂二语习得展开,在介绍了课堂二语习得研究现状之后,主要探讨了传统和数字教学模式下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平衡,真实语料和母语者为学习范本的比较,对多语言研究的新理解及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语言自信的策略等问题。在问答环节,Lourdes Ortega教授就与会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本次讲座对课堂二语习得研究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带给与会者很多启发。
(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
14
11月13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世界语言教育和应用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Matthew E. Poehner 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作了题为“动态评估与第二语言教育:测量、干预和第二语言发展的戏剧性”的讲座。讲座依托ZOOM会议平台进行,并在bilibili平台同步直播,共吸引国内外参会者500余名。讲座伊始,Poehner教授聚焦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解释了动态评估理论的起源。他先后介绍了调节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等核心理念,并讲述动态评估理论在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对于二语教学发展的实际意义。随后,Poehner教授强调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动态评估理论的关联。最后,Poehner教授解释了动态评估中“戏剧性的碰撞”的含义,分析了最近发展区对动态分析的影响。在问答环节,参会师生踊跃提问,Poehner教授一一解答。
(二语习得跨学科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