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 | 儿童文学研究团队:“‘幼者本位’的反题:阿Q如何做父亲——重读鲁迅《阿Q正传》”学术沙龙举办

时间:2023-03-25浏览:10

3月20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团队学术沙龙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321室举行。团队成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文学与新闻学院徐妍教授作了题为“‘幼者本位’的反题:倘若阿Q做父亲——重读鲁迅《阿Q正传》”的学术讲座。团队负责人、行远书院院长朱自强教授主持沙龙。团队成员与来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的部分同学参加了本次沙龙。

图片

徐妍教授主要围绕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如何隐微地表达“幼者本位”的反题及其经典性意义展开讲座。本次讲座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本次讲座的缘起。基于当下学术研究的“学院化”倾向,徐妍提出了“回到鲁迅那里去”的一种路径——为人生的学术,以此表明了本次讲座的背后动因,即源自为人生的学术研究动因。二是《阿Q正传》是一次“被动性写作”。1921年,由于社会动荡、新文化同仁的分化、“鲁迅文学”的内部困境等因素,鲁迅的“幼者本位”的现代儿童观才由正题至反题地表现于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三是鲁迅在《阿Q正传》中如何隐微表达“倘若阿Q做父亲……”。在这里,“隐微的”“不是一种哲学教义,而是一种修辞方法,一种写作艺术……”。而鲁迅式的“隐微表达”在《阿Q正传》中所表达的不是启蒙的某种信念,而是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学的新文学的修辞方法和写作艺术,即鲁迅式的隐微表达——冷嘲、戏仿、互文等手法。特别是冷嘲,是鲁迅式的隐微表达的核心手法。同时借助于鲁迅式的隐微表达,鲁迅隐微地告知读者:倘若阿Q做父亲……,会怎样?首先,阿Q会给儿子留下“精神胜利法”等传家宝;其次,会留下“真能干”的生存力和被欺侮时的忍耐力;再次,留下阿Q式的教育方法:纵容和宠溺儿子打老子;最后,留下阿Q式的幸福观:成为大阔人,要什么有什么,等等。四是“幼者本位”观念的反题的经典性意义。“幼者本位”观念的反题在老舍的《二马》、萧红的《马伯乐》、叶绍均的《潘先生在难中》、张天翼的《包氏父子》、刘震云的《我是刘跃进》等现当代小说中都有“衍生体”,进而表明,真正的“现代”与“幼者本位”的实现仍尚在“现代”的途中。

评议环节,在场听众与主讲人徐妍教授进行了有趣的交流。李莹博士提出了“被动性写作”可否延展为鲁迅与“五四”同时代作家的共通性特征。王凯老师提出了可否引入弗洛伊德与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解读阿Q的精神心理。李思妍同学认为本次讲座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朱自强教授在总结时认为本次讲座角度新颖,同时指出阿Q“孩子气”的性格特征。徐妍教授对于听众们的问题做了认真回应。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图片

供稿:儿童文学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