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 | 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会文”学术沙龙“作家传记何为?——以《塞缪尔·贝克特:生命之累》为例”举办

时间:2023-05-12浏览:10

510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会文”学术沙龙第20期“作家传记何为?——以《塞缪尔·贝克特:生命之累》为例”成功举办。本期沙龙由团队刘秀玉教授主讲,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成员以及来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部分师生参加本次沙龙。

首先,刘秀玉教授介绍了自己对贝克特的持续关注与研究。沙龙围绕三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一般”文学批评视野中的贝克特。贝克特常因其作品的独特形式受到关注,刘秀玉教授认为贝克特处于现代和后现代交汇处的独特位置,也因此进入她的研究视野。接着,刘秀玉教授简要展示了贝克特的生平、作品以及相关研究话题,例如小说和戏剧的选择、双语写作、贝克特与文化地缘学、贝克特导表演艺术、贝克特在中国的译介等。通过全面考察,刘秀玉教授指出贝克特文学批评的空白——传记。沙龙的第二部分是《盛名之累》的传记美学,即“评”“传”结合的作家传记学术定位、文学性与可读性统一的作家传记文本策略和求真向善的作家传记审美追求。通过以上几点刘秀玉教授作出总结,《盛名之累》实现了学术性、文学性与真实性三个维度高度统一的传记理念,丰富了作家传记的伦理标尺与美学蕴含。第三部分是“作家传记何为?”,刘秀玉教授比较了写于不同作家之手的几本贝克特传记,引用哈利科夫《作为一种体裁的作家传记》这一“他山之玉”,探讨了作家传记的文体论,进一步思考作家传记的理论探讨问题。最后以《不再等待戈多》为扩展,刘秀玉教授讨论了小说和传记范围界定的问题,并向大家介绍了“他撰体小说(Exofiction)”这一崭新的前沿研究领域。

 

随后,与会师生与主讲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互动。薛海燕教授提出了中外传记研究的差异以及衡量作家传记体裁的尺度具有民族性或普泛性的观点。刘秀玉教授进一步针对“尺度”和“差异”的问题分享了自己研究传记比较的想法。张治副教授认为比较研究不一定局限于贝克特传记,还可选择同类型作家的优秀传记。张治副教授立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对“为贤者讳”和传主与传记作者的关系、传记作者对传主的选择、对作品质量的影响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团队负责人熊明教授对此次沙龙进行了总结,同学们也积极参与,一一表达了自己的收获与困惑。刘秀玉教授对所提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应与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供稿: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