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上午,“问海策论”专题学术沙龙第三场举办。本次沙龙围绕习近平总书记5月22日至24日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就产业发展、海洋经济、对外开放、乡村振兴、文化繁荣、党的建设、风险防控等内容开展研讨。本次沙龙由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杨振姣教授和文科处轮值召集人宋素素共同主持。
沙龙伊始,文科处处长董跃教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山东考察重要讲话指明方向、催人奋进,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发挥高校新型智库作用,加强有组织科研,通过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设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新篇章”研究专项重点支持,助力人文社科高质量研究成果产出,努力在推动文化繁荣和建设海洋强国上积极作为,打造科学研究的“海大学派”,形成服务社会的“海大经验”。
随后,与会师生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就相关问题发表见解,并展开热烈讨论。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周航屹老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魏坡老师聚焦红色资源的运用和保护。周航屹老师结合新闻史研究方向,认为应深度挖掘红色新闻资源,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魏坡老师指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深刻理解红色资源,将红色资源融入转化到思政课教学中,有效提升思政课实效性。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王新艳老师和段晓琳老师从文化发展角度发表各自观点。王新艳老师提出山东省海洋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应深度挖掘山东省海洋文化遗产,做到“自然生态环境”与“历史人文资源”的双结合,将散落的历史人文信息设计到沿海岸休闲廊道等建设中。段晓琳老师认为作为当代文学研究者,应关注山东当代作家与山东新时代文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通过及时的文艺评论与深入的学术研究,促进山东省新时代文学创作,推动山东省文化繁荣。
海洋与大气学院余静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乔老师聚焦海洋生态研究。余静教授指出应探索山东省海洋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及构建价值核算体系,为山东省海洋生态保护、可持续管理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同时,她建议将日照万平口海滨风景区申报建设成为中国第一个蓝旗海滩。刘乔老师认为应重视研究新质生产力,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山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学院许志华副教授从海洋生态和城乡融合发展两方面发表了见解,他提出海洋生态修复绩效的微观福利效应测度以及市场机制在环境保护与治理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他指出有必要探究农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因与激励机制,为有效促进农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海洋发展研究院李大海研究员提出学校应聚焦国家在海洋领域重大需求和重大战略部署,加强有组织科研,设立“预研”专项,推动文理交叉,孵化重大项目。
外国语学院闫海娟副教授认为,高校外语工作者应深入研究山东省本土文化,拓宽宣传渠道,讲好中国故事,培养“高、精、尖”外语宣传工作人才。
经济学院郑慧副教授指出海上风电建设成为实现“双碳”目标、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的有力突破口,面对气候风险加剧、政策补贴退坡的内外部环境,探究灵活、科学的投资决策,以及兼具差异性与适度化的政府激励机制,对海洋清洁能源高质量开发利用、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
杨振姣教授针对发言内容与每一位老师进行了学术交流。她认为,山东应加速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持续推动形成陆海统筹、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特别要积极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区联动创新,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最后,文科处席静副处长作总结发言。她表示,今天的学术沙龙达到了预期效果,各位老师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的讲话内容,结合所在专业领域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希望沙龙结束后,各位老师能够结合研讨内容撰写相关咨政建议,切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将坚定的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布局,找到有组织科研与学者自由探索之间的平衡点,实现从学术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变,为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做出海大贡献。
来自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海洋发展研究院、海洋与大气学院的10余位教师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