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01
6月15日,“数字时代的文化建设”研讨会在学校崂山校区举办。
研讨会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文科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联合承办,青岛臻艺贝雕工艺品有限公司协办。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张金宁、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蒋秋飚出席会议。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修斌主持开幕式。
中国海洋大学常务副书记张静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她指出,学校注重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拥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在各方支持下,培养了众多文化人才,并在海洋文化理论与海洋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文旅融合发展、文物与博物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希望本次研讨会进一步开拓新视野、启发新思想,助力文化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
研讨会分为三场主题报告,来自国家、省、市政府文旅部门领导,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版权协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专业组织、高校和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本次研讨会为进一步开拓新视野、启发新思想,为服务文化强国、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观海听涛”)
02
6月15日至16日,中国海洋法学会第五次会员大会暨海洋法治青年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180余人参会。大会投票选举产生了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及负责人。刘惠荣教授、董跃教授当选为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王金鹏副教授当选为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体现了研究会对中国海洋大学极地与深远海问题研究团队的充分肯定。
(极地与深远海问题研究团队)
03
6月18日,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蠡海”学术沙龙——“制度文学研究的面向与方法”在文新楼320室举行。团队博士生董晔、陆天一、贾祎航、刘国钦分别以“清代贬谪与新疆文学”“明清小说与科举”“古代教育文学专题”“汉代番邦奏议与羁縻制度”为题进行主讲。随后,参会学生交流评议,团队韦春喜教授给予指导。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
04
6月19日,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了青岛社科研究智库培育基地名单,我校共有9个基地入选。学校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产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智库成果,在国家海洋事业发展中发挥着“蓝色智库”作用。未来,学校将依托9个青岛社科研究智库培育基地,针对青岛市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难题、问题等,提出具有建设性咨政建议,形成服务社会的“海大经验”,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海大力量。
(文科处)
05
6月20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刊发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马树华教授撰写的题为《激发海洋活力 续谱明珠华章》的文章。马树华教授通过青岛保持活力的历史之根、优势条件、基石、智能保障四方面,阐述了青岛与海洋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海洋强国”的强调将为青岛的发展提供新动能。
(“观海听涛”)
06
近日,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了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名单,中国海洋大学共有17支团队入选,入选团队研究方向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语言学、历史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学校文科坚持“方向-平台-项目-团队”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着力加强有组织科研。此前,已有2支团队入选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未来,学校将继续支持文科团队建设,盘活现有科研资源,鼓励各团队发挥特色优势,持续产出高水平、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努力申报更高层次人才团队,推动文科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科处)
07
6月21日,由海洋资源经济研究团队举办的“启迪科研思维、成就学术未来”学术沙龙顺利举行。经济学院许志华副教授、海洋发展研究院单菁竹副教授以及经济学院毕业研究生刘威做学术汇报。会议由团队负责人李京梅教授主持,海洋资源经济团队部分成员以及硕博研究生2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沙龙,与会人员结合报告内容以及自身的研究选题积极发言,围绕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创新与成果应用等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并纷纷表示此次学术沙龙的召开为青年学生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丰富启迪和建议。
(海洋资源经济研究团队)
08
6月21日,儿童文学研究团队和外国语学院儿童文学跨学科研究团队在外国语学院N217室举办题为“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选题与规划”学术沙龙。本次沙龙由儿童文学研究团队徐德荣教授主持,李锋教授及团队成员参会。与会师生就翻译领域的研究动态与趋势展开交流,通过跨学科视角探讨儿童文学研究的重要性与潜力,为后续研究及学术发展奠基。
(儿童文学研究团队)
09
6月22日,法律经济学研究团队特别邀请团队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戴昕教授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分享主题为“信息隐私:制度议题与多元理论”,团队负责人桑本谦教授担任主持人兼与谈人。戴昕教授强调数字通讯、互联网等时代背景下“信息”作为法治关键议题的重要性。桑本谦教授则从多角度延展了主题,并与戴昕教授就学术方法论展开深入交流。团队及学院20余位老师以及校内外40余名学生与会学习。
(法律经济学研究团队)
10
6月23日,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蠡海”学术沙龙——“古代文学研究的问题与路径”交流会在文新楼321室举办。沙龙由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侯体健教授主讲,团队成员彭敏哲副教授主持。团队成员马芳副教授、孙瑾老师、李傲寒老师及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博士参与了本次活动。侯体健教授结合自己的读书、治学经历,认为古代文学研究离不开对经典文本的阐释,同时也认为在目前的学术环境中也不能排斥对文本外部的研究。本次沙龙为学院师生提供了与本专业知名学者深入交流的机会,对提高研究能力、规划学术生涯有所助益。
(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团队)
11
6月23日,由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中国海洋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二届数字法治青年论坛”在青岛召开。作为中国海洋大学“世纪先风”学术会议和百年校庆学术活动之一,本届论坛主题是“数字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范其伟,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姜伟,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二级高级法官曹波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处处长董跃教授主持。
范其伟介绍了学校法学学科的特色与成果。他表示,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十周年之际,论坛围绕“数字法治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聚焦数字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单位的交流合作,推动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高质量发展。
会上,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部长董军宇教授等4位专家发表了主旨演讲。随后召开了研究生培养建议方案研讨会与“数据确权”“人工智能治理创新”“数字司法创新”三个分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及《法律科学》《社会科学》等编辑部的理论专家,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山东省港口集团、商汤科技、抖音集团等单位的实务专家,共同围绕上述主题进行交流。
(“观海听涛”)
12
6月24日,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何沛东副教授在《光明日报》第14版“文史哲周刊•理论•史学”版发表题为《中国传统航海计程方法的演进》的理论文章。何沛东副教授梳理了主要以“月”“日”“潮”“更”“里”计程的中国传统航海计程方法体系及其演进历程,认为此方法体系不仅是千余年来中国航海技术持续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在海洋探索中的非凡智慧和务实品格。
(“观海听涛”)
13
6月24日至29日,会话分析研究团队成员郭恩华博士、董博宇博士应邀赴韩国松江大学参加“国际民俗方法学和会话分析大会”(IIEMCA 2024)并分别作报告发言。郭恩华探讨牙科从业者对恐惧患儿的解释性行为,助力医患沟通;董博宇分析家庭成员电话嘱咐的会话设计,展现会话分析在行为研究的新视角。两报告获好评,展现团队科研实力与学术风采。
(会话分析研究团队)
讲座
01
6月17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原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受邀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在文新楼学术报告厅(322室)作了题为“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发展回顾”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修斌教授主持,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基地主任卜键,研究出版社原总编辑、编审沈悦苓老师以及中国史、文物与博物馆等专业的教师及研究生参会。讲座不仅为与会师生在文物保护事业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与工作经验和研究启示,还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依法履行对文物资源的守护之责。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2
6月18日下午,扬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钱忠好教授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为师生带来题为“奠定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农地产权制度基石”的讲座。讲座由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杨洋教授主持,李睿倩副教授、于洋副教授、周兵兵副教授、岳桓陛副教授、胡馥妤副教授、苏浩博士、任强博士、胡绪千博士及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会。钱忠好教授详细分析了制度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并指出,需要根据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深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并且要明确农地产权主体和农地产权内涵。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03
6月19日,美国雪城大学马颖毅教授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做了题为“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学术报告,深入探讨了国际教育对中国留学生的深远影响。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赵宗金副教授主持了论坛,张一、宋文红、陈琛、周兵兵、张银、邱云秋等20余位教师和学生参会。马颖毅教授首先对中国留学生留美学习的趋势进行分析,并深度剖析背后变化的政治和经济原因。并从其专著出发,分析了中国留学生的多样背景、留学生在流动中产生的主体性及其形成的学习内驱力。围绕留学生主体性的激发,梳理了三点原因,并具体的留学生案例来展现国际教育对留学生产生的巨大影响。通过这次分享,与会师生对国际教育的力量和中国留学生的多样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04
6月20日,美国爱荷华大学Henry B.Tippie商业分析卓越讲座教授樊卫国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在管理学院402会议室以“产品创新性和新产品开发阶段对众筹绩效的影响”为题做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管理学院卢宝周教授主持,管理学院100余名师生与会学习交流。樊卫国教授回顾了自己在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历程,介绍了众筹项目的背景和商业模式,分享了其对于当前信息系统发展趋势的看法,详细阐述了近期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团队在探索众筹项目成功因素方面的研究工作。
(管理学院)
05
6月20日,西安交通大学姜全保教授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带来题为“中国女性婚姻推迟研究”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张一副教授主持。来自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王刚、宋文红、杨洋、赵宗金、刘海英、华峻翊、魏达等教师和学生近30人参加了讲座。
姜全保教授讲座内容丰富、分析深入,为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视角,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中国女性婚姻推迟现象及其社会影响的深入思考。
(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06
6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李泉教授做客“海大人文讲坛”,作题为“国际中文教学信念:维度与内涵”的学术讲座。讲座在文新楼学术报告厅322室举行,由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韦春喜教授主持,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周妮妮书记、汉语国际教育系王颖主任、周红老师、李蔚然老师、刘佳老师、葛静深老师等30余名师生参加。
李泉老师强调了教学信念对国际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还针对“如何正确进行中文教学、传播中华文化”的问题给出专业建议,为同学们将来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与会师生表示,要把讲座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坚定教学信念,努力提升国际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专业持续发展。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7
6月24日,杜伦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的郑冰寒教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在外国语学院N511作了题为“口笔译过程的眼动研究”的报告。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士法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师生30余人参会。
郑冰寒教授介绍了眼动仪的基本知识及其在翻译、认知发展及教学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随后利用三个典型案例深入探讨了眼动数据在翻译认知研究中的解释力,包括解释性字幕对观众接受度的影响以及翻译过程中的压力研究等。最后,郑冰寒教授强调了眼动数据在翻译认知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提供了具体详细的实践建议。
(外国语学院)
08
6月25日,华东师范大学叶军教授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在文新楼学术报告厅322室作了题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新特征、新内涵、新方向”的学术讲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王颖主任主持,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周妮妮书记、周红老师、刘佳老师、葛静深老师等30余名师生参加。
叶军老师从国际中文教育这一基本概念出发,阐释了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教育”再到“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名称变化背景下中文国际化的进程。与会学生对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定位、学科范畴、学科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深的了解,纷纷表示将以学促用,边学边用,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活力。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09
6月26日,南开大学李磊教授做客“海大人文讲坛”,在管理学院3-1会议室作了主题为“外资企业使用机器人的溢出效应——技术示范与要素竞争”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管理学院副院长、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姜忠辉教授主持。李磊教授同大家分享了实证检验需要的数据来源及技术手段,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呈现,并在招商引资的产业布局优化、产业契合度、地理距离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政策意见。
(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