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 | 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近代女学界的戏剧活动再探”学术沙龙顺利举办

时间:2024-03-28浏览:10

2024年3月27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会文”学术沙龙第26期“近代女学界的戏剧活动再探”成功举行。本期沙龙由团队成员黄湘金教授主讲,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成员薛海燕教授、刘秀玉教授、马宏伟副教授、柳卓霞老师等来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等校内外40余位师生参加本次沙龙。

讲座一开始,黄湘金教授指出本次“近代女学界的戏剧活动再探”学术沙龙是在之前“清末民初学校教育背景下女性戏剧的国族话语之实践”(2022)、“近代女校师生的校外观剧”(2023)等学术沙龙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地探讨与研究。黄湘金教授聚焦近代社会“女学”与“女剧”之间的权力流动,围绕“女学”与“女剧”两大主题,分别从女学生校外演剧的非政治入口、教育行政对女学生校外演剧的态度和民初女学界对“女子新剧”的排挤三个方面展开本次讲座。首先,黄湘金教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女学生校外演剧的非政治入口,女学生为了实现赈灾与助学的目的进行戏剧演出,实现了“文化资本”到“经济资本”的转换。之后,黄湘金教授探讨了教育行政对女学生校外演剧的态度,地方教育行政力量在约束与变通之间寻求平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社会观念、舆论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教育行政力量偏重于维护教育秩序和道德风尚,对女学生校外演剧的态度往往较为保守和谨慎。最后,黄湘金教授关注到清末民初女学界对“女子新剧”的排挤现象,通过分析林如心攀附女学这一实例,指出彼时女子教育对女性戏剧造成明显的挤压,进而指出女子教育与女子新剧之间存在着森严等级和明确界限,并借助他者伦理的阐述,深入剖析了女学生在对“表演”与身份的关系上显现出明显矛盾迹象的原因。

随后,团队其他成员和与会师生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论。薛海燕教授就此议题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与启示,强调了方法论的重要性,并围绕“关怀”这一学术写作意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秀玉教授提出了关于女学生与女子新剧的不同定位与发展趋势的见解,并围绕五四运动之后的女学生戏剧活动进一步提出问题。马宏伟副教授则从女校戏剧的生命史角度出发,分享了自己的感想,指出女校戏剧的发展不仅开拓了戏剧空间,还跳出了女子内部的局限。柳卓霞老师则对黄湘金教授的写作意图进行了深入解读。之后,中国古代文学博士雷晶晶就身体理论提出问题,黄湘金教授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对雷晶晶博士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本次沙龙为“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会文”系列学术沙龙的第二十六期,讲座持续四小时左右,参会人员围绕主讲报告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取得了良好效果。

供稿:传记与小说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