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概况

20044月,学校批准成立校级研究机构儿童文学研究所,儿童文学研究团队于此开始形成。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儿童文学团队不断扩大规模,2021年学校批准将“儿童文学研究所”更名为“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儿童文学研究团队于2016年被确定为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科非涉海重点研究团队之一。首席专家朱自强为二级教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外儿童文学研究分会会长,第18届国际格林奖获得者。团队现有成员10人,其中教授3人,博生生导师3人,副教授2人,讲师5人。

  至今为止,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中心获得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得省政府科研成果奖三项,学术著作获批中华外译项目1项,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中心负责人2021年获得第18届国际格林奖,该奖为国际儿童文学学术最高奖项,每届全球范围只奖励一位学者。该奖项的获得标志着我校儿童文学研究在国际上处于前沿水准。

  团队成员共出版学术著作37部,主要有《朱自强学术文集》(10卷)、《儿童文学的本质》《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儿童文学研究方法论:理论与实践》文学研究的恒与变》儿童本位的翻译研究与文学批评》《澳大利亚儿童文学导论》《后现代图画书研究》等。近五年在我校认定的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学术研究中提出了诸多具有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尤其在具有中国主体性的“儿童本位”理论的建构上,在全国处于领军地位。

  在国际间儿童文学学术交流方面,与普林斯顿大学、纽卡索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合作主办的“国际儿童文学论坛”,在13年里持续举办了七届(前两届为“中美儿童文学高端论坛”),成为国际知名的学术研讨会。加上实施教育部特色项目、国家级外专项目,儿童文学团队成为中国的国际儿童文学交流的重镇。

二、研究方向

  (一)儿童文学理论

  主要致力于儿童文学本质论、文体论、翻译理论研究,提出了在儿童文学界深有影响的当代儿童本位论的儿童文学观以及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翻译观。

  (二)中国儿童文学史       

  本机构的中国儿童文学史研究的特色,是将中国儿童文学视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重视儿童文学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运用现代性(含后现代)理论阐释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起落消长。

  (三)外国儿童文学、比较儿童文学研究

  本研究方向包含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儿童文学研究和比较儿童文学研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开展多语种的外国儿童文学研究,二是重视并立足于对象国的母语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力求研究成果能够与国际接轨。

  (四)儿童文学翻译学

  以儿童文学的英语翻译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在翻译史、翻译原理和翻译批评三方面具有独特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问题分析、解决的过程中构建具有原创性的儿童文学翻译学体系。

  (五)儿童阅读学研究

  “儿童阅读学”是我校儿童文学团队提出的理论构想,是具有开拓性的理论研究。这一理论研究以建构论的语言观、语文观为理论根基,系统建构儿童阅读学的理论和方法,将为我国的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阅读提供珍贵的理论资源。

三、主要成员及研究成果

朱自强,学者、翻译家、作家,文学博士。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行远书院院长、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第18届国际格林奖获得者。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学术著作《儿童文学:学科与建构》入选中华外译项目。主要学术领域为儿童文学、语文教育、儿童教育研究,有《朱自强学术文集》(10卷)行世。出版《儿童文学的本质》《儿童文学概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中外儿童文学比较论稿》《日本儿童文学论》《儿童文学研究方法论:理论与实践》《“儿童本位”的文学》《小学语文文学教育》《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等个人学术著作二十余种。翻译日本儿童文学名著二十种、绘本近百种;儿童文学创作曾获得泰山文艺奖、图画书时代奖等奖项。

徐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鲁迅研究,儿童文学研究、青春文学研究。出版学术著作有:《新时期以来鲁迅形象的重构》《文学研究的恒与变——中国现当代文学采薇集》《鲁迅论儿童文学笺注》《曹文轩的文学世界》《新世纪儿童文学的阅读与批评》21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的新图景》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鲁迅与百年儿童文学观念史的中国化进程研究”(已结项,优秀等级)、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青少年写作现象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曾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理论批评奖,第十九届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徐德荣,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外儿童文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译协副秘书长,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IRSCL)会员,中国海洋大学行远书院副院长,国际处翻译室主任,青岛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文学翻译及其文学批评,兼任国家社科评审专家。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儿童文学译著80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儿童文学翻译的文体学研究”、“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外译研究”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10项,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青岛市第三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天泰人才奖二等奖等。

何卫青,昆明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四川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出版三部学术专著:《小说儿童:1980~2000中国小说的儿童视野》、《澳大利亚儿童文学导论》、《中国幻想小说论》 (与朱自强合著);两部学术译著:《儿童文学的美学研究》、《为学而读:儿童文学的认知研究》;发表《消逝的儿童文化——传统儿童游戏引发的儿童文化思考》、《虚无中的寻找:卡洛尔、爱丽丝和穿越百年的读者》、《叙事时代的抒情》等数十篇学术论文。除学术著述外,还翻译多部英语儿童小说约两百万字,创作出版三部童话小说《献给松汐岛的花》《漂流谣》《鱼歌》;另有诗歌及短篇小说散见各刊。

程诺,复旦大学文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儿童文学方向),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外儿童文学研究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文学及儿童图画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项。出版学术著作《后现代儿童图画书研究》(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年),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文艺争鸣》《文艺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在儿童文学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儿童文学理论译作和书评。


王凯,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中国海洋大学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中心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儿童文学及其翻译。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人名与称谓翻译的儿童文学汉译规范演进研究”,参与国家和教育部课题多项,在《外国文学研究》《上海文化》《德语人文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李江华,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教师,从事俄罗斯儿童文学翻译、研究2014-2015年在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访学;2023-2024年在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访学。2017年11月应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邀请参加 “第六届国际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 2021年9月应邀参加莫斯科举行的第37届IBBY大会,做题为 “重建中俄儿童文学出版合作” 演讲。“俄罗斯金质童书”系列(接力出版社)副主编;主持由《十月少年文学》杂志与俄罗斯“文化珍品博物馆” 联合举办的“中俄童诗互译交流计划”, 互译俄罗斯、中国诗人作品近70首;已出版独立翻译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品达70余万字;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5篇。


蒯佳,1982年出生,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讲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外儿童文学研究分会成员,大学法语四级考试命题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语儿童文学及其翻译。作为主编第一作者出版教材六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出版。主持校文科培育类专项一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项目一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两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两篇发表于《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小语种核心期刊目录等级C级),一篇发表于《中国法语专业教学研究》(小语种核心期刊目录等级D级),一篇发表于国外论文集:Chine-France : connaître et reconnaître, Paris : Editions Le Manuscrit Savoirs翻译出版儿童文学译著多部。


李莹,文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现代中文学刊》《文艺争鸣》《新文学史料》《鲁迅研究月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主持山东省社科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业务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各一项。




段晓琳,1989年生,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团队(人文社科):“新时代儿童文学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系山东省第三批签约文艺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文艺争鸣》《小说评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CSSCI论文7篇,CSSCI扩展版论文1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论文1篇。主持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年度项目1项、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面上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项。获得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新秀奖1项,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

、总体发展规划

(一)建成儿童文学研究的国家一流团队

与中国海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建设目标相一致,儿童文学团队将继续凝练学术研究的重大问题,选定重要的学术领域深耕细作,务求以一流的、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贡献于中国的儿童文学学科建设,巩固、提升团队在全国领先的学术地位。

(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儿童文学国际交流中心

本机构继续以已经成为例会和品牌的“国际儿童文学论坛”为重要平台,以不同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为推动力,具体务实地推进儿童文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中国海洋大学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儿童文学国际交流中心

(三)成为服务社会的研究团队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中,儿童文学在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团队发挥服务于社会这一大学办学的功能,围绕“儿童阅读”这一重点,以高品质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成果,为健全的读书社会的建设提供学术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