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概况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创建于1997年,创所所长曲金良教授,现任所长卜键教授。本研究所是全国首家海洋文化研究与人才培养机构,在全国高校中最早开始海洋文化综合研究与学科建设,1996年在《中国海洋大学学报》开设“海洋文化研究”专栏。二十多年来,海洋文化研究所一直是我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海洋发展研究院的主要科研支撑力量之一,也是我校文科重点研究团队“海洋文化研究团队”的主要支撑力量。海洋文化研究所和海洋文化研究团队依托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目前负责人是修斌教授,研究所暨研究团队共有成员20人,主要成员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年龄、学缘结构合理,且全部获有国内外名校博士学位。
自成立至今,海洋文化研究所一直致力于打造海洋文化研究的国家一流团队,对体现我校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整体海洋特色,建设“海洋强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在科研成果上,本研究所曾先后主持与海洋文化研究相关的各级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我校首个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共9项,省部级项目20项,另有市级及横向课题30余项。先后出版、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主要有:《海洋文化概论》(1999)、《中国海洋文化研究》集刊5卷(1999—2008)、《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五卷本,2008—2013)、《中国海洋文化基础理论研究》(2014)、《中华大典·海洋分典》(2016)、《日本海洋战略研究》(2016)、《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6-2020)、、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海洋文化专题”(网络版,2022)等著作30多部,被国外翻译出版2部,发表各类论文300余篇。
同时,团队的相关科研成果也先后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奖二等奖、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奖二等奖、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第七届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10余项。
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发挥在海洋历史文化研究的优势,积极服务于海洋强国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承担沿海省市、胶州湾区的海洋文化发展规划、海洋文化遗产研究,完成青岛市崂山文化项目、主持省委宣传部《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故事读本·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故事读本(青岛卷)》、深圳盐田区海洋文化与滨海文旅发展研究项目等各项委托项目,提交山东省委宣传部国家海洋文化公园及沿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建设方案,为各沿海省市级海洋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展现出本团队在海洋历史文化领域的实力与社会影响力,还有多份咨政报告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海洋文化研究所参与发起世界海洋文化联席会议、东亚岛屿海洋文化论坛、东亚海港城市国际学术研讨会,倡议中、日、韩十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签署《共建东亚海洋历史文化学术网络意向书》,积极推动海洋文化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同时,海洋文化研究所注重科研反哺教学,推动创设海洋历史文化本科微专业,承担海洋文化与文学学科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承担系列海洋文化通识课程教学任务,努力培养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海洋文化理论研究
团队研究成果带动了全国海洋文化理论的建设发展,引领了全国多家涉海高校海洋文化课程的开设,深化了对海洋文化理论与实践的认识。研究领域包括基础理论和专门理论,着眼于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建设,并应用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路一带”倡议、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2.中国海洋文化史研究
研究团队高度重视史、论结合,深化中国海洋文化史的研究,同时在海洋文化遗产研究、海域交流史研究、海洋历史文献研究、海洋盐业史研究、海洋考古与文物研究、海港城市青岛历史与城市文化研究等方面都有系列成果,同时涵盖海洋文明发展变迁、海疆史与海洋经略、港口城市与海洋社会文化生活史、海洋历史地理等研究领域。
3.中外海洋文化交流史研究
重视中外航海与文化交流即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对于东亚海域、东北亚海域海洋人文历史,以及日本、韩国、琉球的海洋历史文化研究也有多年积淀,拓展了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环中国海”视域,探索领域包括亚太岛国和岛屿地区社会文化研究、海洋和平发展研究等。
4.岛屿与海疆问题研究
立足于岛屿文化及岛屿海洋争端与权益维护,团队对舟山群岛、庙岛群岛、琉球群岛等进行过多次实地考察研究或国际合作研究,在渤海湾、莱州湾、舟山群岛、长岛、庙岛群岛等地民俗文化研究领域多有创获。钓鱼岛问题的研究成果获国家领导人重要批示,关于琉球群岛问题、海疆问题的系列研究成果受到学界重视。
5.海洋文化当代发展研究
关注和推进海洋文化的当代发展繁荣是海洋文化研究面向国家海洋发展、文化繁荣的学术追求。团队在海洋文化建设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社会文化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文化遗产保护、海洋文化资源分类普查与价值评估、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等当代应用领域均开展了深入研究。
三、主要成员及研究成果
卜键,博士,特聘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与旅游研究基地主任,原国家清史办主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文史馆馆员。主要研究领域是明清文学和史学、清代东北及外东北地域文化、海疆变迁。已出版学术专著《库页岛往事》《黑龙江纪事》《国之大臣——王鼎与嘉道两朝政治》《清风之华:王杰与乾嘉两朝政治》等20余种,发表论文与文章三百余篇,主持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清史•边政志》,主编《清代教育档案文献》等。
修斌,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行远书院执行院长。担任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理事、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等学术兼职。主要从事中日关系史、中日文化交流史、海洋历史文化、海洋战略问题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近代中国的尼采与明治日本》(日文)、《日本海洋战略研究》,主编《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6-2020)、《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海洋文化专题”、《海上丝路》,共编《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 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参撰《琉球史论》等。
马树华,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历史文化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副主任、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史学会城市史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研究领域为海洋史、城市史、文化史等。出版著作3部,教材2部(合著),在《史学月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城市史研究》《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级和省市级各类项目10项。主要著作《20世纪青岛日常生活史》、主编《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 明清卷》等。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多项。
纪丽真,博士,海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编审,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历史与文化研究、海洋文献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等项目多项。出版《山东盐业史》《明清山东盐业研究》等专著,发表《近代青岛港对日本和朝鲜海盐输出问题研究》《方志所见明清时期山东海洋渔业资源研究》等论文多篇。曾获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朱建君,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海洋文化、中外关系史等。代表性成果有《殖民地经历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德占青岛(1897-1914)》《海参之链—“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澳早期交通》《海洋文化的生态转向与话语表达》《海洋节庆生态关怀下的整体自洽:问题与对策》《试论我国海洋休闲文化与海洋休闲业的再构建——以青岛为例》等。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数项,曾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杨秀英,博士,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海洋历史文献、中国海洋生物史等。主持高校古委会项目“海错录三种整理与研究”、山东省教育厅项目“环渤海古代海洋生物名称考辨”等共5项。承担“我国海洋文化当代发展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子课题。在《敦煌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陆机研究》1部,共同主编《中华博物通考·水族卷》。
何沛东,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字人文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历史地理。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结项优秀)、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海南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项。在《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史研究》《海洋史研究》《中国地方志》《光明日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陈杰,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讲师,历史文化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考古学、文化遗产、文物学。现已出版《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唐宋瓷器装饰艺术研究》两本专著,先后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主持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市级、校级课题多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参与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研究,并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山东省蓝色经济区文化产业规划和青岛市、东营市、广西北海市等多项文化产业规划的编制。
王新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岛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民俗文化、海洋文化遗产等。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青岛市社科规划项目2项,青岛市各类横向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教育部、省市级等各类各级项目15项。在《现代民俗研究》(日本)《民俗研究》《当代财经》《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获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山东省非遗文化研究成果优秀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