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构概况

应国家发展文化软实力、学校服务青岛文化与文学、学校振兴第三次人文传统的需要,2001年5月,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前身)正式向学校提交请示报告2002年4月,青岛现当代作家研究中心经学校批准成立,办公地点设于鱼山路校区一多楼内,由文学院李扬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岛现当代作家研究中心成立之后,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先后与严家炎、童庆炳、朱虹、黄维梁、柳鸣九、舒乙等学者建立了学术联系,参与了毕淑敏、余华、迟子建等驻校作家的学术讲座等活动,在一多楼设立了多媒体展映室,先后出版了一批相关成果,如:《走进王蒙》(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大师的足迹》(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文学的方式》(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完成青岛市文化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重点课题 [2005038] “关于设立青岛现代文学名人纪念馆的调研报告”(刊于《青岛文化建设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青岛:整合自身特点 扎实推进创意产业”(刊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等。

2021年6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徐妍教授继任中心主任,团队成员李莹博士致力于重续青岛现代文脉、介入青岛文学生活,承担学校第三次文化振兴的使命,养护学校在青岛的卓著声誉,开展了系列性的工作其一,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总体性视野中,致力于青岛现当代作家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丛刊》、《读书》等刊物发表多篇研究学校驻校作家、名家讲座讲授王蒙、曹文轩、何向阳等研究论文,在《文艺报》等报刊上发表评论学校住校作家张炜小说评论、青岛作家杨志军小说评论,在《鲁迅研究月刊》《现代中文学刊》发表青岛时期的老舍、王统照的小说研究论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规划项目“鲁迅与儿童文学观念史的中国化进程研究”(结项为优秀等级),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一般规划项目“《王统照集》外文搜集、整理与研究”。其二,在学校服务青岛城市文化建设、推动“第三次人文振兴”的背景下,与青岛文学馆合编《青岛现当代作家研究》第1(内刊);主编《青岛现当代作家研究》2辑。第2为中国海大百年校庆专号,献礼百年海大。其三,在新时代文学建设、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或主办或承办青岛当代名家新作研讨会。2023年4月8日,在文科处支持下,学院与中心与长江少年儿童文学出版社举办了青岛市时任作协主席高建刚儿童诗集研讨会;20231029日,在文科处支持下,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学院与中心主办了青岛首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杨志军(2023年10月29日)长篇小说《雪山大地》研讨会;20245月9日,中心承办了青岛名家艾玛长篇小说《观相山》、阿占中篇小说集《墨池记》的研讨会,两个研讨会由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小说委员会合作、山东省作家协会、青岛市作家协会、中国海大文科处、中国海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以上研讨会在学界和《文艺报》《青岛日报》《半岛读书报》中国作家网等国家级和地方媒体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20247月,在学校和文学处的支持下,中心队伍得以壮大。目前,中心共八位研究者:徐妍教授、温奉桥教授、于慈江教授、张治教授、王平副教授、郭玉越副教授、李莹博士、温雅红博士。理应在未来的青岛现当代作家研究中,作出更大更多的成绩。

二、机构研究方向

  青岛现当代作家研究,作为一个研究方向,虽相对独立,但整体上放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大方向里。

基于青岛城市的特殊性和青岛现当代作家构成的特殊性,青岛现当代作家主要由三部分中国现当代作家构成:本地青岛现当代作家、青岛籍现当代作家、寓居过青岛的现当代作家。此外,未必实际在青岛居住过但书写过青岛的现当代作家,未必从事文学创作但构成青岛现当代作家创作场域的学者与文化地标、报刊、社团、大学研究,也在青岛现当代作家研究的延长线上。

基于对青岛现当代作家的上述界定,本中心的具体研究方向概述如下:青岛本地现当代作家研究;青岛籍现当代作家研究;寓居过青岛的现当代作家研究;书写过青岛的现当代作家研究;青岛现当代学者、文化地标、报刊、社团、大学研究。

三、机构主要成员及研究成果

徐妍,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鲁迅研究,儿童文学研究、青春文学研究、青岛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出版学术著作有:《新时期以来鲁迅形象的重构》《文学研究的恒与变——中国现当代文学采薇集》《鲁迅论儿童文学笺注》《曹文轩的文学世界》《新世纪儿童文学的阅读与批评》21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的新图景》编写《青岛现当代作家研究》第1辑、主编(第二主编为李莹博士)《青岛现当代作家研究》第2辑。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鲁迅与百年儿童文学观念史的中国化进程研究”(已结项,优秀等级)、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青少年写作现象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百余篇。曾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理论批评奖,第十九届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温奉桥,中心成员。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王蒙文学研究所所长,青岛市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出版《王蒙文艺思想论稿》《王蒙十五讲》《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等学术著作20余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文史哲》等发表论文13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山东省、青岛市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青岛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学术奖励10余次。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于慈江,中心成员。北京大学文学学士、硕士,美国雷鸟管理学院 MBA,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曾供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现任中国海洋大学名师工程讲座教授、一多诗歌中心主任。

作为诗人、译者,资深通识教育工作者,“学人诵读”和“炫耀式写作”理念倡导者兼资深诵读者,近年来高张“以诗接驳远方”旗帜,致力于以诗美育人、文学经典诵读等公益性诗歌活动,被誉为“集诗歌的写、译、析、诵、评、改、润于一身之两岸三地第一人”。作为知名学者、诗评家与资深审读审译专家,侧重20世纪新诗爬梳、现代经典诗汉译,独树一帜于朦胧诗、新诗潮研究,成绩斐然于杨绛研究、诗教普及、新诗经典细读与诵读——核心通识课《中外现代经典诗歌鉴赏与诵读》获评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朦胧诗与第三代诗:蜕变期的深刻律动》等多篇论文刊于《诗刊》《诗探索》《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亦有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和《作家文摘》等转载。著有《杨绛,走在小说边上》(世图出版公司2014)、《20世纪80年代的精神质地:写在朦胧诗边上》(中国书籍出版社2025)、《中外现代诗歌:细读与再解读》(光明日报出版社2025)等。与修斌教授共同主编海大百年校庆诗集《百年海大,我对你说》(中海大出版社2024)


张治,中心成员。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七部、译著六部、教材一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史哲》《中山大学学报》《读书》《学术研究》《天津社会科学》《上海文化》《山东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有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另在报刊媒体发表学术书评及随笔上百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及上海图书奖等。


王平,中心成员。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励耘学刊》《理论学刊》《兰州大学学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当代文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有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科研项目,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海洋大学天泰优秀人才奖等科研奖励。



郭玉越,中心成员。文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文学评论》《自然辩证法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获得青岛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李莹,中心成员。文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现代中文学刊》《文艺争鸣》《新文学史料》《鲁迅研究月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其中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一般规划项目“《王统照集》外文搜集、整理与研究”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业务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各一项。


 



温雅红,中心成员。文学博士,讲师。曾求学于山东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在中国作协从事博士后研究。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网络文学研究,以及当代文学评论,深度参与中国当代文学现场。在《文艺理论与批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文艺争鸣》《当代文坛》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多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文学评论散见于《十月》《天津文学》《诗刊》《文艺报》等文学期刊。主持、参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资助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硕博期间连续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荣誉。

 

四、总体发展规划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现当代作家研究中心以20世纪初至21世纪迄今的青岛现当代作家作品为核心研究对象,渐及百年青岛的大学、文学社团、流派、书店、文化地标等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对象与青岛的互动关系,激活青岛的城市历史与文学、文化传统,探讨青岛文学与文化的流动性与稳定性、历史性当代性,进而提供深入理解百年中国文学图景的一种路径。 

在此基础上,本中心的主要研究规划如下:

1)现代青岛作家作品研究。打捞并重述青岛时期的现代作家作品,从青岛路径返观中国现代文学史

2)当代青岛作家作品研究。重评并跟踪青岛代作家作品,从青岛路径书写中国代文学史

3)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作品研究。探讨中国海大驻校作家作品的多重意义

4)青岛现当代作家作品资料汇编

5)百年中国海洋大学史视域下的学者型作家研究与作家型学者研究

6)国立青岛大学作家型学者的讲稿汇编

7)青岛时期的闻一多研究

8)王蒙与中国海洋大学的“第三次人文振兴”研究

9)研讨青岛名家新作

10)团队成员最新学术成果交流与研讨

此外,中心团队成员还将参加青岛出版集团全民阅读研究院的全民阅读工作、参加到访的国内外知名作家、学者的新书发布和学术交流活动。